好买说
熊市是检验一个人投资水平的最好时期。
过去的这段日子,A股给投资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焦灼、迷茫。沪指连创阶段性底部,风格漂移不定。对于私募来说,上半年回撤10%已是常态,获得正收益实属不易,取得10%收益的的更是寥寥无几,不过也有。截止5月底,有家私募机构,旗下所有产品今年以来全部取得正收益,2018年前成立的产品几乎都在10%以上,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此时距公司成立已走过了三年。
2015年6月12日,沪指站上5178点高位,自此开启断崖式下跌,后又在2016年突遭熔断。2015年6月4日,这家私募机构的第一支产品成立。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对于一家刚刚成立的机构来说,这无异于生死存亡的时刻。
尽管首只产品生不逢时,三年兢兢业业耕耘下来,成绩有目共睹。
这家私募是泰旸资产,名字未必听说,但他的掌门人应该有所耳闻,他是公募中的老江湖,私募中的新势力——曾经的嘉实基金投资总监刘天君。
刘天君年少成名。
2006年,在刚加入嘉实基金三年后,年仅28岁的他管理的基金泰和便获得当年“年度封闭式金牛基金”奖。一年之后,随着赵军等嘉实基金老将逐一离去,业绩出色的刘天君被提升为股票投资总监,成为公募基金中最年轻的投资总监,备受外界瞩目。
在嘉实基金,刘天君担任过“GARP成长小组”组长。2006-2013年,他先后担任嘉实泰和、嘉实成长收益、嘉实优质企业基金经理。管理公募基金7年,他管理的产品累计总收益率365.7%,年化收益率达25.2%,长期业绩优异,五次获得金牛奖,还曾获得“金牛奖十周年特别奖”。
以下为刘天君公募时期业绩
数据来源:wind
出色的公募业绩
封闭式基金泰和管理期间同类可比基金排名第一,成为一代投资人的回忆,辉煌的业绩如今还被人津津乐道。2007年12月,金融危机前夕,刘天君接手嘉实优质基金,管理期间上证指数从5000点下跌到2200点,跌幅超过50%,但基金净值却回到了面值。在优异业绩推动下,嘉实优质最高规模达到近百亿,成为保险等机构客户的重仓品种,同时在银行渠道热销。2010-2013年,刘天君管理的嘉实成长收益将近3年的时间里,全市场同类可比基金排名前4%。
17年从业经验,公募征战多年,2015年3月刘天君转战私募,创立泰旸资产,他再次用出色业绩证明了投资能力的卓越。
风在起时,且听风吟。
感知刘天君
采用GARP策略,也就是常说的价值成长风格,重点去选择一些低估值高成长性的价值成长股进行中长线投资,通过公司盈利的稳定增长来获得长期收益。
偏爱进入成熟期后的成长股,偏爱白马股,因为账能算得过来。他厌恶A股炒作博弈特征,不参与主题投资,注重个股深度研究和价值挖掘,躲坑能力强。
相比2015年、2007年的超级大牛市,震荡市、小牛市和小熊市更适合刘天君。
看好家电、白酒、医药、免税店等和个人消费有关的to C行业,他非常关注企业核心产品的特性,对产品竞争力有深入的见解。而且,刘天君有非常高的洞察力和敏锐性,非常善于从日常生活中、从常识中理解和认识产品的优势。
在调研上,刘天君非常勤奋,而且很重视对细节的把控,善于从自下而上角度价值挖掘。调研中,他和很多企业的工厂工人成为了朋友。他时常能从细微处敏锐发现价值或者陷阱。
在投资上,刘天君清楚了解自己的能力圈,他知道自己的风格更适合什么样的市场,知道自己哪些钱赚不了,知道哪些机会更应该抓住。他毫不避讳地说自己有风格但并不全能,因此他能躲过更多陷阱。
从心态上,刘天君相对平衡、开放、客观,他不会轻易肯定或者否定一个投资标的,也不喜欢去争论没有数据的观点,他会持续观察,直到出现明确的数据支撑,才会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所以,他会损失掉企业成长初期阶段的涨幅,但长期来看,确定性的涨幅并不少,而且可以避免前期决策错误造成的损失。
01
如何挖掘一只11年40倍的个股?
“格力这只股票,我讲45分钟没问题”。刘天君的这种自信源于他持续多年对格力的研究和跟踪。
翻阅刘天君在公募时期管理的产品报告,可以发现前十大重仓股中,一直有格力的身影。截止去年底,格力电器从2007年以来的涨幅高达40倍。今日,人人都道格力是只牛股。然而,十年前即使是资深基金经理都未必看好它。
2006年8月,刘天君由研究转向投资,刚刚担任嘉实泰和基金经理,资历尚浅。彼时,家电大卖场企业刚刚经过一场江湖混战,销售渠道被国美和苏宁两大巨头牢牢掌控。即使当时已是中国最大的空调生产商,但在强势渠道下,格力销售依然受制于人。更让人闹心的是,早在2004年,格力已和国美闹翻。
2006年,这一年格力管理层在股东大会上提出将抛弃当下流行的大卖场模式,拓展经销商的渠道发展模式。这一战略方向遭到众多基金经理反对,其中不乏名噪一时的行业大佬。在他们看来,国美和苏宁等渠道的发展代表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合理分工,而且这一类渠道在当时非常强势,增长速度超快,基金经理们普遍认为格力逆潮流的发展方向不可取。
对于经销商模式未来能否成功,当时的刘天君并不完全确定,他觉得“企业家这么坚持做一件事,一定有她自己的道理。我们又没干过空调行业,怎么证明比企业家还懂?后来格力的表现也给我一个启发,就是基金经理不要轻易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进企业家的战略中。”
多年来,在研究跟踪企业中,刘天君一直持有这种观念,这和他性格有关。如他所说,“我不是一个唯一论者。我不喜欢讨论似是而非的东西,也不会一开始就去下结论,我会持续跟踪。如果我决定投,一定要有数据上的支撑。”
“为什么我对格力有信心?2008年4月份左右,当时金融危机还未爆发,我去见董明珠总,她当时说‘不管今年环境如何,你一定会看到多大范围的增长。’最后,格力确实做到了。优质的企业,即使身处恶劣的环境,依然有强大的抵挡力。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事后证明,格力当时的战略非常成功。
在刘天君看来,格力聪明地利用了空调生产和消费的季节错配特性,也就是说空调往往是在夏季使用和消费,但淡季又必须保持一定的生产量,否则无法满足夏季的供应。在经销商模式下,经销商淡季打款,旺季拿到货,格力牢牢把握渠道管理的主动权,拥有非常充裕的现金流,打造了一个循环的生态系统。而在大卖场模式下,不仅销售成本高,而且造成格力应收账款多,回收资金时间长。
另外,这几年伴随着京东、天猫等线上电商的崛起,空调的销售渠道越来越多元化。相比过去国美苏宁两家独大的环境,谈判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格力空调的竞争力和销售谈判力大大增强。
从2006年到2017年,格力电器净利润从6.9亿提高到200亿,年复合增长率36%。2007年以来年平均分红率高达45%,累计现金分红超过400亿元。高速增长的净利润、过往大比例现金分红,11年来格力为刘天君的组合贡献了不菲的收益。
某种程度上,格力已经成为刘天君投资白马股的象征:roe要高、要具有成长性、PE不能太高、管理团队要优秀。
相比一些基金经理喜爱高大上的行业,刘天君说自己偏爱的白马股看起来虽然不性感,但却是其长期核心收益来源,“我喜欢买这种朴实的、算得过来账的企业。”
正因为此,多年来,他从未踩过雷,用他的话说叫“躲坑能力强”。“拿梦想忽悠我的企业家,我会非常小心。”
他分享了乐视网的案例。
如今乐视网遭众人厌弃,然而2015年上半年的时候,它却备受追捧,股价犹如火箭般一飞冲天。
“2015年,我去南京出差,客户跟我说他自己投资乐视,几个礼拜就翻了一倍,说你这产品才这么点收益,太差了。我都没地方躲,也没法说啥。但作为专业投资者,我们不能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出错。”
回忆起几年前参加乐视股东大会时的情景,刘天君说“贾跃亭描述乐视未来的生态后,一些投资人感到非常振奋。我当时觉得太虚无缥缈,不过也不急着下结论,先看看它会做成什么样。后来,乐视电视出来了,我还想着自己是不是看错了,不过即使它是对的,我们认为估值还是偏高。后来继续观察,发现它尝试了很多业务,却看不到清晰的盈利方向,我们觉得这公司太不靠谱了。”
02
投资白马,刘天君的核心优势在哪里?
长期来看,一个人的性格、心态、品性会温柔而坚定地影响他的投资业绩。
从2017年白马股狂飙以来,大部分私募在路演中都会提到腾讯、茅台、格力、美的、恒瑞、海康等大众耳熟能详的个股。这么多白马股的偏好者,刘天君的核心优势在哪里呢?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1.高浓度认知——决策更坚定
常识的高浓度
细微处见真灼
不记得曾经在哪里看到过一个词,叫做:常识的浓度。大意是说,好的东西光知道是远远不够的,唯有保持高浓度,你才能享受到它的好处。正如,种子必须要在一定的养分浓度里,才能开花结果,之于投资也一样。
一个人的投资决策,一定会由他大脑中浓度最高的东西来指导和决定。
比如,著名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非常善于从家人的购物中寻找好的投资标的。例如,老婆最近买什么牌子衣服,或者儿女口中谈论最多的是什么品牌。因为他可以从常识中发掘价值。
刘天君说“研究公司、研究行业就是研究人”,他非常偏爱to C端领域的投资。他可以快速触达商业竞争的本质,一针见血指出生意模式的优劣:
“空调就是一个工业品,没必要前一秒24度下一秒28度这么智能化,按一下遥控器就行了也不需要专门搞个APP来控制,这种白电是不容易被颠覆的。而像吹风机等就不一样了,它可以通过电子化或者外观设计来创造新潮流,它就容易被颠覆。”
“电梯广告作为线下一个重要的流量分发平台,可以快速的引爆很多消费品。它是一个强制的场景,有时候电梯里人挤人,气氛怪尴尬的,这时有这么一块屏让你瞅着挺好。”
“投资传统行业你最好选择那种不需要用到互联网的领域,比如白酒就不需要互联网,酿酒是个古老的工艺,踩酒师要用脚踩,这样酿出来的酒才好喝。”
“越年轻的人的行为越代表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互联网科技,只要深入研究他们的需求和行为就行。”
刘天君从消费者体验细节出发,把大家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阐释的非常有逻辑、有趣味,从而抽离中被忽略的核心价值点,于细微处见真灼。深入浅出的分析、精妙有趣的语言,不晦涩不深奥,这更多源于他对人性和常识高浓度的认知。
调研的高浓度
好的研究员要像好的侦探
“不管市场情绪如何,如果我看好的股票跌到我的心里区间,我会毫不犹豫地买入。”
如此坚定的决策,源于刘天君对个股认知的高浓度,而这归功于勤奋细致的调研。
刘天君有个粗略估算:2017年泰旸资产的调研总量大约在100到150次左右,平均到每一个投研人员身上约为三五十次,一周左右就会有针对一家公司的调研。而一年中,则会有30到50个实地调研记录。
据说,刘天君经常忙得连吃个午饭都显得尤为仓促,大多数股票他都会亲自调研。调研中,他会从公司客户、上下游关联企业、竞争对手、其它基金经理看法等多维度考察、验证和发现企业的经营情况。
他曾跟媒体分享过自己的调研故事:“我记得那个时候去钢厂调研,我往往是走在最后的一个,因为大队人马往前走的时候,其实都在听着讲解员在讲这个钢是怎么炼的,有什么特点,而我都是在后面抄工厂工人的值班日志,这里面有很多生产上的具体指标,比如钢的炼焦比例、能源的消耗比率等。”
刘天君说自己是个细节控,他非常注重从自下而上的角度去挖掘价值,从一些工厂技术细节上发现财务报表上看不出来的东西。他认为好的研究员必须要好的侦探一样,严密细致,因为真相往往隐藏在无数个细节中。
调研的勤奋度、调研的质量要求决定了调研的浓度,唯有达到一定浓度,你才能真正理解个股的核心价值。
研究的高浓度
强调少而精
A股和港股市场上总共有4000只左右的股票,泰旸资产的股票库中有80只,其中20只核心股和60只备选股,每年股票库更换不超过10只股票,而只有进入到核心库的股票,泰旸才会有持仓。
“我们的持股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最好的几个股票就会占很大的权重,10%比例的重仓股可能有3到5只,其它的就会比较分散些,但是我也不会轻易买只股票就只买1%,没什么意思。如果我们决定买哪只股票,基本会买到三个点以上。”
据了解,泰旸资产前三大重仓股票这一年多都没更换过。在持股集中度上,泰旸资产单只个股持股最高不超过15%,适当分散了风险。不过,刘天君认为也不能过于分散,还要适当集中。“很多股票有比较大的瑕疵,有些还存在勾兑现象,如果说我降低投研要求,稍微买一点,那么只要踩一个雷,整个组合都会遇到危险。”
刘天君强调“少而精”,他认为要把精力投入到最有价值的地方,择其优者而从之,比如行业的龙头和主要参与者等,在这些股票身上加大研究的深度和力度。
启示
好股票下跌时,你有勇气毫不犹豫地买入吗?如果一生只能买一只股票,你有勇气长期只持有茅台吗?
所以,知道很多好股票,依然做不好投资决策。
认知,很多人都有,但没有浓度的认知,不会真正印在你的脑海里、刻在你的血液里。研究上集中火力,调研上勤奋细致,如此才能不断提高认知的浓度。
2.性格平衡理性——投资才能做到反人性
情绪是投资的天敌。
资本市场,很多人不是败于投资能力,而是败于性格气质。
比如当格力初步提出经销商模式时,因为逆潮流而行,一大波基金经理第一时间就投了反对票。这不就是一种过度自信吗?至少他们认为自己比企业家更懂这个行业,因此会容易漏失掉这只牛股。
比如几年前的乐视,听了贾跃亭ppt宣讲,一些基金经理就按捺不住投资的冲动,过度夸大其价值从而忽略潜在的陷阱。所以,投研圈才流行这么个段子,说调研的时候,最好不要见董事长。见了董事长的,往往被忽悠得很惨。这其实就是不够淡定理性。
从多次对刘天君的调研接触中,你会感受到他性格的一面:平衡淡定理性。比如不管是2006年的格力还是几年前的乐视,在最初判断的时候,他都保持着相对客观理性的态度,不肯定不否定,不唯一论,持续观察跟踪。
比如在投资决策上,他更喜欢用数据说话,用数据论证观点,而不是靠似是而非的直觉来下定论。
比如,泰旸的“价值成长策略”,既不是典型的价值风格,也不是典型的成长风格,相对中庸一些。
正是这种特性,让他在投资上显得尤为从容。看似缓慢而行,实则速度飞快。
启示
进入市场的人有个通病:过度自信。简单来说,这个市场80%的人都是输家,但每个人刚进入市场时,都认为自己是未来的赢家。因此,投资人会选择性从直觉推理,忽略逻辑的合理性和严密性,从而产生认知偏差,夸大个股内在价值,忽视潜在风险,在性格就表现为非理性乐观或者过度抑制。
所以,投资是反人性的。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他至少从性格上适合这个市场。
3.品性坦诚直白——才能正确认知自己
刘天君非常重视和投资者的沟通,面对投资人,他畅所欲言、坦诚直白。在好买组织的交流会上,刘天君为投资者进行了长达二个半小时的分享,这也是好买客户经历的为数不多的长时间沟通会。
相比多数基金经理的谨慎,刘天君时常不小心说漏嘴,无意中有爆料。对投资人,他是坦荡的。
据悉公募时,曾有名投资者为他管理的嘉实泰和基金写了篇文章,刘天君看到后认真地写了一段500字的回复,分享了自己对调仓的理解和看法,承认失误、总结教训,告诉对方自己的应对策略。他甚至诚挚地邀请投资者来和自己当面交流。多年后,这位投资者依然感念刘天君给他带来的丰厚回报。
对自己,刘天君是诚实的。他清楚了解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他可以直面自己投资上的不全能。
“高成长的我可能会错过,比如我可能会错过美的、格力的第一波。因为初期看不清,没有收入、业务结构不清晰,你不知道它往哪里走?但是当我看到盈利方向,我会毫不犹豫跟上。”
“我会错过很多。亚马逊我会错过,因为我绝对看不懂。特斯拉我永远都不会买,拿梦想忽悠我的企业家,我都不会买,因为你看不到它财务报表的稳定性。他要靠兜售梦想才能维持下去。”
“我会放弃很多机会,比如新能源。或许有一些个股可以脱颖而出,能够取得一个长期回报,但坑也很多。新能源是补贴很高的行业,受政策的影响比较大,而政策是很难去研究判断的。现在,我还看不到明确的方向,确定性较差。”
“很多人擅长选黑马,偏短线的操作,那是我的盲区。我偏好白马股,这个风格其实也吃亏很多年了,2013年到2015年不大好,2010年到2013年还可以,2015年四季度到现在还可以。相比超级大牛市,震荡市、小牛市或者小熊市更适合我。”
投资最难之处在于正确认识自己。唯有正确认识,才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刘天君来说,在自己能够理解的范围内能够找到成长性持续性都满意的公司,这已是一种幸运。
启示
表面上看,投资比拼的是智商,是运气。但从骨子里,投资比拼的是谁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和策略并坚持下去。
对自己诚实意味着你能够深刻认知自己,清楚了解自己适合怎样的市场,明白自己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只有直面真实的自己,才不会自欺欺人,不会做出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
对投资人诚实意味着你对投资的责任心以及对未来的信心,你对业绩表现的正确归因,以及你对过往成败的自我剖析,如此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优化你的投资体系和方案。
坦荡诚实的基金经理会保持原则的一致性,长期看,这会带来复利效应。
03
未来的市场和他的风格匹配吗?
作为白马股偏爱者,刘天君倾向选择高成长低估值的股票。那么未来的市场会是怎样的?适合他的风格发挥吗?
“今年正好是一个分水岭,市场从过去两年以大为美转化为以优为美,这正好落到了我最擅长的领域。我觉得这个周期可能很长,三五年甚至十年也未可知。”刘天君认为市场正在发生这样的变化,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宏观上,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增速换挡,经济最大的问题是结构层面的,未来关键是提升发展质量。
政府正在纠偏过去房地产推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未来货币政策上不会有大规模的放水。过去无论股市还是债市,好的企业和差的企业并没有被准确定价,未来情况会不一样。好的东西会变得贵,优秀企业的价值会被市场正确认识。
房地产是股票资产最大的对手,不懂房地产的基金经理不是个好基金经理。未来,房地产投资低流动性、低收益率是常态。而当前 A 股和港股估值都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
随着深港通、沪港通开通后,北上资金加速流入,别以为A股是个本土市场,A股已经越来越国际化了。海外资金是一个很重要的风向标,跟庄收益都会很不错。
回顾这几年的市场,刘天君总结道,“2015年上半年小盘股涨的太多,虽然多次暴跌后有些股票已经不太贵了,但从情绪上讲,大家先按照一分为二的方式做最简单的市场划分,先选看起来又大又白的耳熟能详的蓝筹白马股。这由此导致了去年的白马股齐飙、中小创齐跌的行情特征。但从今年开始,伴随着机构底仓的建仓完毕,专业投资机构开始了进一步对个股的精挑细选,由去年的‘以大为美’转向未来的‘以优为美’。这是长期投资的核心逻辑。”
未来泰旸资产将寻找行业领先优势明显的超级蓝筹公司,这是泰旸长线布局的重点。而从短线上,刘天君说这类公司当前的回调就是买入机会。
市场普遍热衷的主题投资,并非刘天君所好。对于这类赚钱机会,他宁可错过,也不会参与其中。
刘天君认为投资最重要的是先买对行业和企业,之后才是便不便宜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泰旸投资风格和海外资金很类似。
“现在A股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每天北上资金净买入量非常高。我经常说跟庄海外资金,抄作业的收益可能都会不错。但很多人就是不信,就是不抄,非要自己去挖掘黑马,最后可能会发现黑马还不如这些北上资金重仓票涨得好。”
资本市场,看似遍地黄金,实则处处陷阱。投资最难的是,像刘天君一样保持这份清醒。
版权声明:未经好买财富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和观点,包括不得制作镜像及提供指向链接,好买财富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