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买说
6月11日,君联资本所投企业宁德时代在A股成功上市,成为创业板第二大市值的公司。至此,在汽车服务、下一代出行、电动汽车、智能驾驶等不同层面,君联资本在汽车领域已投资了30余家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动力领域内的设备(先导)、材料(璞泰来)和电池(宁德时代)三个环节都打造出了上市龙头企业。
事实上,除了汽车领域取得了如此优异业绩外,此前引起热烈争议的芯片领域,君联也是收获颇丰,可以说是专注芯片投资十余年的“老司机”。当风投圈正对芯片研发周期长、生命周期短、投资风险大、回报不理想叫苦连天时,君联资本所投资的十几家芯片公司已有展讯通信、谱瑞科技、富瀚微、艾派克四家公司实现上市,另有上海华虹、Berkana等四家公司通过并购退出。
以下为中国证券报与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沙重九进行的深度对话,详细解析芯片投资的重点、难点、风险点与投资机会。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 沙重九
中国证券报:最近,国内芯片产业被“卡脖子”的问题引起了非常大的关注,您怎么看待国内芯片产业的发展现状?
沙重九:目前国内的芯片,特别是高端芯片需要大量进口,比如通讯行业的高端芯片,包括高速交换和路由芯片、40G和100G等高速光通讯芯片、大规模的FPGA芯片以及高速ADC芯片等基本要从美国进口,再比如计算机行业所需的CPU、GPU、存储芯片等也都需要进口。美国在高端芯片领域仍处于全球垄断的地位,受制于美国的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从公司层面来看,体量上的差距也较大。比如,2017年,全球前两大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营收都超过了150亿美元,而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销售额不到60亿美元,除了前三名,其他公司销售额基本都在50亿元人民币以下。
但应该看到的是,这种国内国外差距近年来在不断缩小,在个别领域如手机、安防和通讯等领域,国产芯片技术实现了突破,比如海思半导体已成为华为最大的芯片供应商,手机基带芯片基本满足自供需求,中兴微电子已是中兴通讯第二大的芯片供应商。
中国证券报:国内芯片产业的投资,经历了哪些阶段?
沙重九:改革开放初期,国内靠成本优势,吸引了全球制造业的投资,当时主要是低端加工和组装。后来,随着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的完善,中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PC、手机、家电和通讯设备等电子产品的制造基地,应用需求的拉动也带动了集成电路产业的转移, Intel、三星、Hynix、NXP、台积电、联华电子、Amkor等都在国内建立了生产厂。
总结起来,国内芯片产业主要经历了三波投资热潮:第一波是国家投资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专项工程,即“909工程”,以1996年上海华虹成立为标志;第二波是国际资本投资拉动的集成电路产业转移热,以2000年上海中芯国际成立为标志;第三波是国家产业投资基金带动的全国半导体投资热,以2014年9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成立为标志。
其中,在第二波投资热潮中,海外华人回国创立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如中星微、展讯通信、锐迪科、澜起科技、谱瑞科技和矽力杰半导体等先后在美国和台湾上市,使国内建立起比较齐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生态。第三波投资热潮把芯片投资推向了风口,还带动了上市热潮,北京君正、全志科技、富瀚微、兆易创新、国科微等一批芯片公司先后在国内主板及创业板上市。
中国证券报:从投资的角度讲,国内芯片产业要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国家资本和社会资本哪一个应该起到主导作用?
沙重九:从芯片投资自身讲,有一些是适合社会资本参与的,比如君联资本投资的一些芯片设计公司,基本上就是从一个产品研发开始的,起步的资金需求量并没有那么大。但是,有一些投资,比如Foundry工厂,其单体资金需求量是非常大的,目前先进工艺生产线资金投入动辄就几百亿元,回报周期也非常长,而且需要持续投入,这就需要国家资本来主导投资,社会资本也是重要的参与力量。
实际上,从国际芯片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比如韩国的三星电子、海力士、台湾的台积电,这些老牌的芯片产业巨头,在它们发展的初期,政府都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我国芯片产业起步较晚,但目前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力度非常大,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什么需要国家资本的支持?因为芯片产业是需要持续资本投入的,像三星、海力士、台积电这些公司都是经过数十年的资本积累才进入了正循环,这些公司每年的资本支出是相当惊人的。我们的企业现在还处于不断追赶的阶段,技术上的差距需要加大投入,所以需要有国家资本的大力支持才行。
中国证券报:国内风投投资芯片的不多,有人认为是因为芯片研发周期长,生命周期短,投资风险太大,财务回报不理想。您怎么看?
沙重九:芯片公司从单一产品研发、流片、提供样片进行客户认证,到小批量生产,再到大批量生产,一般需要2-3年,而这期间公司只有研发投入,没有收入。一旦产品被客户接受,营收规模就会快速提升,产品也会从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扩充,甚至形成多产品线。芯片的早期投资风险大,但回报也非常可观,是典型的高风险、高爆发增长、高回报式的风险投资。
从投资机构的角度讲,芯片投资的技术门槛非常高,一直是专业机构有专业背景的团队在做的事。现在很多原来不是这个圈子的风投涌进来之后,有些人会觉得芯片早期项目很难看懂,因为到底怎么评价创业团队的技术水平,怎么把握行业机会、产品落地场景,这都是需要积累的,芯片投资的专业性是非常强的,所以一些机构不会看这么早期的项目,更多的是有了产品和客户才去投资。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风投开始关注芯片投资,特别是早期的项目,比如最近比较热的AI领域,如寒武纪和地平线等很多AI芯片公司都吸引了大批机构的投资。
中国证券报:从芯片公司的角度讲,芯片投资的风险为什么这么大?
沙重九:芯片创业公司的前2-3年一般都只有研发投入,没有营业收入,这意味着一旦产品研发失败,公司后续资金跟不上就会面临关闭风险,这也是有些投资人认为这个行业风险大的原因。
对于机构来说,当第一个产品研发失败,再次追加投资对机构的心理考验很大,追加资金公司不一定能活,但不追加投资公司肯定会死,投资机构面临着资金无法回收的风险。
中国证券报:君联资本是国内最早投资芯片的风投机构,能否介绍一下概况?
沙重九:君联资本从2001年成立之初就确立了芯片作为主要的投资方向之一,因为君联资本的创始团队和早期员工都有较深厚的产业背景,第一期美元基金全部来自联想控股,一方面有着天然的产业情结,另一方面对技术也比较敏感。过去十几年来,我们累计投资了十几家芯片设计公司,大部分为A轮领投,或者我们直接参与公司的设立,从第一个产品研发开始,到流片、提供样片、小批量生产,再到大批量生产,一路支持公司的发展。从投资阶段看,因为我们投的都是早期项目,风险还是非常高的。但是,从结果来看,我们很幸运地投对了团队和市场,至今在这个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
提到的上述十几家所投芯片公司中,目前已经有4家公司成功上市,4家公司通过并购实现了退出。其中,展讯通信于2007年6月在美国NASDAQ上市,谱瑞科技于2011年9月在台湾上市,富瀚微于2017年2月在深圳创业板上市。另外,艾派克于2014年在深圳中小板通过借壳上市。
中国证券报:能否举例来谈谈这些项目的具体投资过程?
沙重九:君联资本于2002年投资展讯通信,当时国内的一些厂商刚刚开始做手机研发,我们觉得机会可能来了,这时候我们正好在美国遇到了展讯通信的创始人武平和陈大同,他们也是中国第一代海归芯片创业者,了解了公司之后,我们很快就决定了投资。当时展讯通信员工只有二三十个人,基带芯片刚流片回来,还没产业化,公司也没有收入。我们早期进入,后来又追加了三轮投资,直到公司在3G领域建立了中国芯片公司的话语权,缔造了中国3G第一股。
谱瑞科技项目君联资本参与了公司的创立,当时我们给这家公司投资了第一笔钱,投资这家公司的状态比展讯通信更早。在技术方面,展讯通信属于技术替代,谱瑞科技则是新技术标准,对我们来说投资风险更大,这个技术到底能不能成,我们也找了联想集团等很多厂商交流,最后我们觉得这个方向是值得投资的,于是赌了一把,最后谱瑞科技也成为了全球DP接口芯片的领导者之一。
富瀚微也是君联资本在公司非常早期时投资的,当时富瀚微还没有开始做安防领域的芯片。相比于上两家公司,展讯通信和谱瑞科技都是海归创业团队,从相关背景的跨国公司出来,很有经验,富瀚微则是本土创业团队,边干边摸索,最后抓住安防监控领域的机会走了出来,所以成长的周期相对长一些。从富瀚微的发展也能看出来,与2000年前后相比,现在本土创业团队越来越多了,带来了更多的芯片投资机会。
中国证券报:眼下,很多人在谈论国内芯片产业如何实现“弯道超车”,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沙重九:我觉得国内的芯片产业要实现“弯道超车”,一方面是要看机会,比如,中国如果能在某些产业方面出台自己的技术标准的话,还是有可能在某个方面实现领先,如当年中国提出的TD-SCDMA成为全球3G标准之后,展讯通信一下凭借其技术实力实现了“弯道超车”。
另一方面,一定要看到芯片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基础性技术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研发的,比如芯片制程工艺从微米到纳米,再从90纳米、65纳米、40纳米、28纳米……一直发展到7纳米和未来的5纳米,需要基础技术的迭代和积累,再比如存储芯片,从低端往高端也是一步步往前走的。
当前国内芯片产业的发展相较从前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一方面是市场的资金充裕,包括国家设立集成电路投资基金,地方政府加大投入,上市公司也积极投资芯片产业;另一方面,国内系统厂商的强大创造了更多的需求,国内芯片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很多人才。
中国证券报:除了从研发做起慢慢积累,以并购的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国际并购,是不是也是一种实现“弯道超车”的好办法?
沙重九:芯片产业的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自主研发、逐步积累,另一种模式是并购。从全球芯片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大规模的并购整合正在展开,比如前几年英特尔在市场上的一系列兼并收购,而这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种投资机会。
实际上,全球芯片巨头的一些产品并不都是自己研发的,而是通过并购得到的。比如美国的博通,其WiFi芯片、蓝牙芯片等都是通过并购而来的。值得注意的是,并购不能盲目,特别是“蛇吞象”式的并购风险比较大,因为并购后最大的挑战是整合,特别是芯片公司要不断推出新产品,如果并购进来却没有整合能力,进而无法推动公司不断创新的话,并购的技术也会不断贬值。
版权声明:未经好买财富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和观点,包括不得制作镜像及提供指向链接,好买财富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