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买说
“我们相信这场贸易战,中国的国运还是成功的,但是这个过程当中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中国要巩固自己全球化的成果,政策的选择方向一定是降低成本,降低成本意味着中国过去已经繁荣了10多年的金融、地产的镀金时代,恐怕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贸易战对美国股市影响更大。”
近期,在中欧私人财富投资论坛上,申万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原中金首席经济学家现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的哈继铭分别对中美贸易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们到底是怎么看待贸易战,背后的逻辑是怎样的?中国可能有哪些应对?对股市又将带来什么影响?一起来看下他们的观点。
01
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战
王胜:贸易战背后其实是修昔底德陷阱
美国如果真的是为了消除贸易逆差,它应该重点针对那些逆差比较大的行业。但实际的情况是美国瞄准了中国的战略新型产业。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可能是有中期选举,但更为重要的是大国博弈格局升级。
70年代以来美国商品贸易逆差的扩大的过程实际上是美国经济不断转型(经济驱动力不断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从投资驱动到消费去驱动)以及全球分工深化、制造业产业转移的结果。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国内传统经济面临更大的全球竞争,叠加技术创新周期逐步进入瓶颈期,劳动生产率提升速度放缓,积累的内部矛盾使得美国政府将更多矛头指向海外。
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中国人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世界中心的地位。在这种分工的过程当中,除掉中国在整个产业链环节当中的中心地位,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消费市场。中国巨大的市场是任何一个国家无法忽视的。
所以我们相信这场贸易战,中国的国运还是成功的。但是这个过程当中是充满不确定性。
刘煜辉:中美贸易战是过去40年全球化的“清算”
中美贸易战有点像1941年6月份苏德战争开始之前,一方进攻精心准备的,另一方自上而下多少有点预判不足。中美贸易战不能简单认为是特朗普为了中期选举的一个手段,也不要完全归因于修昔底德陷阱之类的遏制中国战略,这些认知都存在一定局限性。
这一回的中美贸易战背后反映的是特朗普集团对于过去40年中全球化路径的清算,这是一次对冷战后全球化对于美国乃至西方的经济、社会、政治的结构层面的断裂的冲击的总清算。
如果把过去40年全球化简化成一个最简单的经济学模型,就叫“资本套利”。资本是可以跨境自由流动的,但人和土地是有国界的。所以全球化这个模型,实际上相当于把劳动力、土地以及其它要素在国别之间的价格差通过全球的代工产业链,不断地转化为跨国资本丰厚的利润,简单讲它就是一个资本套利。
在这样一个全球化国情下,有一组基本的利益共同体,一个是跨国资本,它在过去40年过程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套取了人、土地之间国别价格差异,把它转化为巨大丰厚的资本利润。另一个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充分利用了这样一个历史机遇,迅速完成了自己工业化、城镇化全球代工产业链的中国。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前,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不足5%,短短不到20年已经达到15%。
全球化、跨国公司就是全球代工产业链。台积电干的活是高通、博通的订单,完成的是跨国公司的营收,实现的却是台湾地区的GDP。跟富士康一样,接的是苹果的订单,实现的是中国的GDP。全球化模型下,强大的跨国公司最后将美国的产业简化到极致的两端,一端是知识、技术密集型高端产业,另外一端就是农业。中间很多都空出来了,就是全球化产业链:代工厂。美国的跨国公司每年为海外经济体实现近2万亿美元的GDP。这就是我们认识的全球框架。
在这样的全球化模型下面,我们看到另外一个结果是美国衰败的宏观账户。川普过去50年的职业生涯对应的是美国衰败的宏观账户,亲眼看到美国是怎么样从一个全世界最强大的商品生产者一步步的产业逐步空心化,从生产型社会滑向消费型社会。某种程度上讲,宏观帐户恶化是为资本套利买单。如果一国购买的商品越来越多超过它所卖的,意味着它就必须要卖掉更多的资产来支付。资产的创造往往意味着整个国家进入负债经营模式。更进一步的演化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制造业的边缘化,使得国内要素收入增长缓慢,劳动生产率下滑,贫富悬殊,人与资本矛盾冲突。贫富差距扩大使不可持续的信用债务扩张成为维持经济增长的关键,而信用债务扩张又进一步拉大贫富悬殊(“把贷款卖给穷人”)。
美国老百姓认为全球化的代工厂偷走美国人的工作机会,偷走了美国人的工程师红利,使得他们的要素收入(劳动报酬)增长越来越慢。精英们认为17年前是他们将中国抬入了WTO,但中国人只摘走了自由贸易的花朵,把精英带去的基本价值的种子拒之门外。所以失望至极。
所以我们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模式下,我们要理解美国乃至西方社会是怎么从一个过去的一个包容、多元化、全球化的方向,逐步向反建制、反多元化、反全球化的方向演进。
哈继铭:贸易战是中美关系转变带来的问题
中美贸易战要放在一个大的框架来看待。美国在去年12月份发布国家安全报告和战略报告中把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者。1月份就出台贸易上的制裁措施,包括太阳能、洗衣机、然后是钢和铝等。这个不能简单从贸易层面讨论,这是中美关系重大转变而产生的贸易问题。
看一个国家的贸易状况不能看双边,要看对世界各国。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1.4%,只是对美国贸易出现较大的不平衡。美国的贸易赤字中46%来自中国,第2到第9名,加起来也就44%。这显然是中美之间出现的不平衡,原因有多个。
第一个是美元因素。1971年以前美国基本上没有什么贸易逆差,顺差也不是很大。因为那时候黄金是盯着美元的,一旦美国出现贸易逆差,货币政策就必须要紧缩,从而增强美国的出口竞争优势,缩小美国的进口需求,贸易顺差就会被纠正,它有一个植入式的自我修复机制。但是1971年8月美国宣布黄金美元脱钩了。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是个世界工厂。中国对美国是顺差,但是对很多中间产品原材料比如韩国、澳大利亚等,中国都是贸易逆差。所以中国是买了别人的东西,组装加工后卖到美国欧洲,所以产生了对美国双边的贸易顺差比较大。
第三个原因是中美两国储蓄率不同。储蓄率高的国家通常是贸易顺差,而美国英国这样的国家储蓄很低,它就是逆差。这是个宏观因素。但是未来,中国的储蓄应当会下降。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储蓄人口的数量就会下降,宏观因素也会使得中国的贸易顺差减少。
02
中国的应对之策
王胜:创新和扩大内需是改革主要方向
贸易战巨大的不确定性给我们带来的是我们需要回避的。巨大的不确定性当中,中国人能做什么?我们只有埋头改革,这是唯一的路。
最大的改革修宪。修宪是为了提高我们在改革当中的执行力。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机构的一个大部制的变化。那么这种大部制的每一个变化背后对应的其实都是改革。
另外,改革中第一个是创新。我们统计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创新”词频,创新被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国家领导考察徐工集团的时候,提到几点。第一国企要搞好。第二个要把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新兴制造做起来,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贸易战不会改变这一切,我们会继续执行这套方针。
除了传统创新方式外,中国正在借助PE国家队对产业资本进行创新。还有像各种各样的产业基金在投资中非常注重对民营的新兴产业投资,医药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等都是投资比较多的行业。
除了创新外,第二大块就是扩大内需。我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3到6个月之内,我们一定会看到中央以及国务院推出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我内心深处肯定希望中国转型创新的,所以我觉得扩大内需可以有几条路。
1.进军现代服务业。今年供给侧改革重心有两点。除了先进制造业,还有现代服务业,比如教育医疗、养老这些行业。
2.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对于乡村振兴来说,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进行土地改革。我个人大胆猜测,在今年余下的时光,我们会看到农村的土改加速,主要指的是城镇集体的建设用地,这里面会酝酿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另外是精准扶贫。根据数字统计,国开行、农发房在过去给相关精准扶贫的贷款一半给了基建,如果把异地搬迁算上去,60%贷款给了基建。
刘煜辉:美国可能要求中国开放互联网市场
未来不论怎么打将起来,中国要保持住战略均势,会从以下四个方向去做事情采取措施。
第一个是降关税,可能全球会越来越要求中国应该按发达国家的关税水平来要求自己,你已经不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了,这至少是一个中期趋势。
第二个你要巩固住在全球化分工已经取得成果,让产业链移不走,我们就得降低成本。也就是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节约资金。所以要抑制资金和资源流向地方政府和债务平台,抑制资金流向国企的高杠杆,抑制资金流向房地产,让更多的资金更多的要素,能够反哺你的实业资本,这样你才能牢牢守住过去30年,40年所累计的全球化红利。
所以你看贸易战端一起,中国国内反而加紧压缩政府债务投资,加紧控制房地产,而不是担心经济下行压力,搞刺激,说明逻辑极其清晰。
第三个是加快核心技术突破,进口替代,向价值链高端爬升。这中国的进口替代的不是直接去替代美国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高端,美国高端源代码是绝对对中国封锁的,也是对整个外部世界封锁的,那是美国式资本主义精要所在,是一套靠对人基本价值、原创精神的尊重和体制性保护的创新机制。中国要突破的实际上是高端代工厂,我们要干掉的是台日韩的逆差。三个经济体,对中国一年的贸易逆差高达2300亿美金,如果能够干掉它的一半,干掉1000亿美金,中国于美国的贸易周旋中间就会变得游刃有余。
第四个可能我们有条件必须要开放自己的数字和服务贸易市场。要减少上千亿的贸易逆差,首先美国人拿什么出来跟你交换,高端源代码是不可能的,难道靠大豆、牛肉缩小逆差?实际上美国想要的是中国巨大的互联网经济,14亿人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人和人连接、人和物连接、物和物连接。我们互联网市场可能逐步要打开,我们可能得让Google进来,得让FaceBook进来,得让亚马逊进来,这个方向可能是不可逆转的。
03
贸易战下的股市投资策略
哈继铭:对美国股市比对中国影响大
先看下贸易战对美国经济影响。我觉得最大影响在于通货膨胀,关税提高以后会提高美国通胀。而美国现在通胀已经开始上升,劳动力市场条件在收紧,油价也在上升。这些因素本就使得美国通胀上去,再加上关税提高的话,会加快美国加息步伐。这对美国经济会影响,甚至可能会成为压倒美国牛市的最后一个稻草。美国本轮牛市已持续了9年了,上次是10年。长牛在遇到了加息,会有很大的调整。
从股市影响上,美国老百姓更多是通过养老金、保险等间接持有美国的股票,而只有中国的老百姓资金主要在房地产。所以从角度看,贸易战对美国股市影响挺大。
那么,一旦美国对一些行业提高关税或者贸易保护的话,会对中国带来多大影响?主要分析下就业情况。
中国对美国出口较大的行业主要是电子、服装家具这类,但301调查主要是针对中国制造2020的高科技行业,所以贸易战对中国的就业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如果这个贸易演变下去,有更多的中国产品受到制裁的话,相信会对中国就业带来负面影响。
反过来,中国从美国购买的产品哪些金额是比较大的?实际上就是大豆、飞机、化工产品、汽车等。如果要打贸易战,最后都是一个双输的结果。最好还是双方能够心平气和沟通,把冲突变为改革的力量。
刘煜辉:股市四点策略
第一个中国的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的成本最终这个成本主要是由谁来分担?我觉得是全球的代工链条,全球的代工厂。所以对应的台积电的股票,所有这个全球产业链代工链的代工厂的股票可能都要面临一个负向的冲击。
第二个,中国要巩固自己全球化的成果,政策的选择方向一定是降低成本,降低成本意味着中国过去已经繁荣了10多年的金融、地产的镀金时代,恐怕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去年β的方向,恐怕是今年阻力最大的方向,包括那些代表大消费的蓝筹,本质还是一个房地产繁荣周期顶点的一个外延。消费白酒、汽车、家装这些行业的景气背后大的背景是房地产产业链的繁荣,意味着房地产繁荣以后是所谓排浪式消费结构的延伸。
第三个,贸易战中川普的底牌,我认为是要中国开放互联网市场,如果中国的数字和服务贸易的壁垒降低的话,引入更多的竞争的话,中国的BAT是不是还能活的那么滋润?我觉得大家要思考。今年中国将迎来一批独角兽回到A股,这些独角兽在我看来,2017年实际上已经到了他的估值的顶点,头部已经非常清晰。
第四个,未来3-5年内,我看的最清楚的就是4个字——进口替代,中国核心技术的突破,中国怎样向产业链的中高端进行爬升,怎么去干掉台、日、韩,干掉他们的高级代工厂,这个方向应该是非常明确的。包括中国的5G、医药,特别是我觉得医药股在今年以来强势的背后逻辑也是进口替代,因为中国在制药这个行业跟西方和欧美的差距不比中国的芯片要小,而且差的很大。所以中国在进口替代方向上国家力量的发力,未来我们3-5年可能创造一个这个市场的空间,这个方向可能会产生非常多的牛股,这个可能是未来最明确的一个方向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