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正经历重大转型,与全球经济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受到全球投资者的关注,而境内股票和债券市场均提供了独有的投资机会。
基于我们对结构性转变的评估,未来几年境内市场的预期回报率应远高于发达市场,但相关的风险也更高,需要进行密切追踪。对于投资者而言,多元化配置于不同资产类别是在中国境内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
境内市场与全球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
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几十年迅速壮大。中国股市规模为8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而中国债市的规模为12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尽管规模庞大,但中国股市和债市的外资参与度依然很低,仅为2%左右。这并未反映出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规模和重要性。
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且境外投资者的需求日益上升,我们认为这一局面会发生显著变化。
最近几年中国一直致力于开放资本市场。尽管在2015年8月中国转向基于市场供需的汇率机制后,巨大的贬值压力一度令开放进程受阻,但自去年资本流出回稳以来,开放步伐又重新加快。
显然,中国希望借助外资来深化资本市场并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由此带来的资本流入应有助于促进货币双向流动,并最终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支持。近期中国政府推出股市和债市互联互通机制并取消金融业中对外资所有权的限制,这些举措均体现了中国开放资本市场的意愿。
全球投资者也愈发意识到中国资产在投资组合中的重要性。2018年6月,MSCI明晟将A股纳入其基准指数。彭博也于3月宣布,可能在2019年4月将中国境内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
虽然初始纳入因子不高,但这些变化表明全球主要指数均开始提高对中国境内金融资产的配置,我们预计更多指数将会跟进。
获取独特的投资机会
中国的庞大市场规模已不容忽视,中国的经济增速也比美国快一倍以上,这使得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需求水涨船高 。部分国际投资者已通过境外上市的股票和债券配置中国金融资产。境内市场规模要大得多,能够提供境外市场所不具备的独特机会。
股票市场
中国经济增速高于全球GDP增速,再加上企业向价值链上游攀升且议价能力提高带动利润率上升,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内股市有望实现两位数回报。
境内市场也提供许多有望在经济转型中受益的投资机会。比如,许多消费品牌的领军企业只在境内上市,有意投资于消费增长主题的投资者需要进入A股市场。
医疗保健类股占境内股市的比重也较高,该板块有望受益于人口老龄化趋势。此外,受益于产业升级计划的股票大多也在境内上市,比如电子元件和航天与国防板块等。
债券市场
中国境内债券市场也在经历结构性转变。近期政府在去杠杆和取消隐性担保方面的努力料将为境内债市带来长期利好。这对投资者而言有两大重要影响。
首先,我们预期随着去杠杆持续推进以及增长逐步放缓,中国国债收益率将下行,这意味着回报率将上升。当前,一年期与10年期中国国债的收益率分别为3%和3.5%,因此我们预测短期国债年化总回报率有望超过3%,长期国债将达到4%。
其次,我们预计企业债的信用区分度将加大。这意味着深入分析信用质量的投资者将因收益率升高而获得良好的补偿, 但近期内高风险发行人的信用利差很可能会走阔,违约率很可能会上升。
未来几年内,我们预计公司债的年化回报率在5%左右,但如何挑选债券也将变得愈发重要。
市场特征
境内市场依然存在效率不彰的问题,尤其是在股票市场,因境内股市主要由散户投资者主导。分析师对境内股票和债券的覆盖面也仅是从较低的水平上升。
因此,我们认为主动管理将提高投资回报,在中国境内资本市场运营的对冲基金应成为投资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估算表明,以境内市场为主的对冲基金回报率有望超出全球对冲基金,因其能够受益于境内市场的低效性以及较低的股票关联度和分散度。
此外,在整个经济周期内对冲基金与债券和股票的相关性较低,能够提高投资组合的多元化程度。
从投资组合的角度来看,中国境内资产有助于提高全球投资者的多元化配置,因中国境内资产与全球资产的相关性较低。比如,MSCI中国境内指数与MSCI所有国家世界指数的相关性仅为0.32,而MSCI中国境外指数与MSCI所有国家世界指数的相关性为0.68,MSCI美国指数则为0.94。
虽然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今年上升了50个基点,但10年期中国政府债券收益率下跌了约30个基点 ,因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内因素推动。
此外,鉴于外资参与度依然很低,境内资产价格对于国际资本流动的敏感性较低,不过我们预计未来敏感性将逐步上升。
总之,我们认为中国资产在全球多元化投资组合中的规模和重要性将继续上升。近期中国开放资本市场的努力已明显拓宽了外资布局境内资产的渠道,我们认为政府将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开放市场。
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持续推进的重大结构性转变,都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对境内市场有深入了解的投资者将能够更好地把握这些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瑞银财富管理,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