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买说
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以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这条公告引发了广泛关注。那我们就此来认识一下存款准备金率吧。
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货币资金。为什么要存央行?存了有利息?有,不过利息挺低的,这个不是原因。
原因在于要保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怎么理解呢?我们随时可以把钱存进银行,也可以随时或者约定期限从银行取出。而银行最基本的盈利模式就是存贷利差,银行要尽可能多的把存款贷出去才会获得更大收益。
但是如果所有存款全部贷出去的话,又怎么应对客户的提款需求呢?发生挤兑怎么办?所以需要一个“押金”。这个“押金”由法律规定而强制存入中央银行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是自愿存在央行的),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商业银行不致因受到好的贷款条件的诱惑而将款项大量贷出,从而影响自身资金的流动性和清偿力。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渠道越来越宽,应付客户提款,已经不像早期那样过分依赖准备金了。存款准备金就演变成货币政策工具了。这个货币政策工具又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一下子明白了:
假如存款准备金率是20%,你把手里的100元钱存到银行,银行把20元存到央行,把80元贷给小高,小高用贷来的钱给小王发工资,小王把80元(即100*80%)工资收入存到了银行,银行要把16元存到央行,剩下的64元(即80*80%)贷给小李,小李用来购买小张的商品,小张把商品销售收入64元又存入银行,银行又可以继续往外贷51.2元(即64*80%),这个过程可以持续下去,直到可以外贷的金额趋向于0,贷无可贷为止。
虽然初始存款是100元,但是最终创造的存款金额要远远大于100元,=100+80+64+51.2+……,如果套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可以计算最终的派生存款的总额:q=80%,a1=100, an=0,那么,(100-0)/(1-80%)=500元。100元就是这样变成了500元。
进一步来看,500/100=5,5就是货币乘数,货币乘数也就是货币供给扩张倍数、信用扩张倍数(不考虑超额准备金和现金遗漏,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就是货币乘数,1/5=20%)。如果存款准备金率高,货币乘数就低。反之亦然。
这样,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央行可以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但是也必须指出,上面这个例子中,央行每次截留了存款的20%作为准备金,但事实上商业银行也可以自愿缴纳超额存款准备金,所以被央行截留的存款真实比例会超过20%。
除了央行,还有谁有截留的权利呢?公众都有。你把钱拿自己手里不花,退出流通领域,从源头上杜绝流入银行的可能性,钱就不会参与到存款派生的过程中了。
反过来讲,无论是央行存款准备金还是公众手里的现金(在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不算),都有一种强大的派生货币的能量,这些钱一旦进入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大量的存款。所以我们把他称之为高能货币、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有多少呢?央行已经记录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储备货币”项下了。央行资产负债表可通过如下页面查询。货币供应量也在其中。
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就等于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M有不同的口径,其中M0就是公众手中持有的现金。我们经常听媒体说起的是M2。广义货币M2= M0+企业活期存款+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央行数据显示,2018年3月份,M2是1739859亿,储备货币是321350亿,据此我们可以算出货币乘数是1739859/321350=5.41。
4月17日,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即大型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7%调整成16%,小型金融机构从15%调整成14%,虽然只有1个百分点,但是所释放的流动性就达到了1.3万亿,央行说,9000亿用来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增量资金是4000亿,还9000亿中期借贷便利这个事情先搁一边,这个1.3万亿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某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数据
数据来源:Wind
我们其实可以这样大致估算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对应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科目,2018年3月的数据是238740亿,这里既包含了法定存款准备金,也包含了超额存款准备金,所以总体上存款准备金率会高一点,假设是18%,那么总体降低1%是17%,释放的流动性=238740-(238740/0.18)*0.17约等于1.3万亿。
存款准备金率,我们就聊到这儿了,上期内容请点击以下文字:
【金融投资系列课程NO.1】投资“赚”多少才算“赚”?
上次课留了个课堂思考题,“GDP平减指数这么靠谱,那我们为什么还是关注CPI?”
这是因为国家不直接披露GDP平减指数,而用于计算GDP平减指数的GDP数值一个季度才公布一次,频率不如按月披露的CPI;那为什么CPI能按月披露?因为工作量小:计算CPI的数据更便于采集;计算方法更简便。
国家统计局2018年4月11日发布的2018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下降1.1%,同比上涨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