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投资者来说,2018年一季度不太好过。
美国税改法案落地、独角兽回归试点、半岛局势时紧时缓、资管新规终获通过、美联储加息、中美贸易战……
宏微观事件接踵而至,有的意料之中,有的不期而遇。这些事件牵动着市场敏感的神经。
注:计算夏普比率时,采用的无风险利率为3%
数据来源:Wind
数据区间:2018/1/2—2018/3/30
一季度A股两度大跌,总体表现欠佳。
去年表现较好的白马蓝筹股在一季度遭遇回调,沪深300和上证50均有不小的跌幅,创业板虽然收益不错但波动极大。所以如果从夏普比率来看,表现其实也都一般般。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普通股票型私募普遍遭遇大幅回撤,而运用股指期货对冲的量化市场中性策略产品则取得了不错的正收益。比如好买近期调研的这几家: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量化市场中型策略在今年剩下的时间会如何呢?且听好买君一一分析。
为何这些量化市场中性产品能有不俗的表现?原因有二:
一是这些产品的管理人本身具有卓越的投研实力。
二是市场行情为市场中性的策略提供了适宜环境。2018年一季度,市场波动加剧以及对冲成本的下降大大利于市场中性策略型基金的发挥。
市场波动加剧使alpha机会增厚
一季度A股的波动十分明显,不少投资者深有体会,和以往的对比也能反映出这一点:
数据来源:Wind
数据区间:2018/1/3—2018/3/30
从上图看,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三大指数的年化波动率在2018年一季度较去年全年和去年同期都明显提升,原因嘛,与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些事件密不可分。
市场波动的加剧和指数间分化为市场中性策略带来了机会,该策略的特性就在于通过对冲剔除市场风险,依靠量化选股捕获一篮子优质股票的独特收益。市场波动的上升不能引起中性组合的共振,因为量化中性组合通过在股指期货上做空抹除了市场风险,使得净值相对平稳。
优秀的量化对冲组合不受或极少受市场波动的干扰,而且往往能够在波动加剧时取得可观的收益,这是因为越是在市场震荡之中,股票的独特收益就越容易从大盘中分化出来。
我们可以从量价因素和基本面因素两个方面来解释这一现象。
量价因素:市场波动加剧时,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会更为明显(关于为什么在波动加剧时,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会更加明显,投资界和学术界还未能有公认的解释,实际上,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本身的原因也处在研究探讨之中,但这两种效应在不同的国家地区的市场上都是长时间确实存在的)。
被普遍认可的一种解释是,市场波动加剧的话,投资者更容易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追涨杀跌“和“抛高吸低”的现象频繁出现。
有效的量化市场中性策略,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计算机科学对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即将发生的信号进行捕捉和识别,进而指导选股并从中获利。
基本面因素:经营状况稳定、未来前景向好、有核心竞争力、估值合理或偏低的企业往往能在经济波动中脱颖而出。经济波动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而基本面良好的企业往往能够克服挑战抓住机遇,获得比平时更加超越市场平均的收入和利润。
对应到股市上,这些企业的股票往往体现出领涨且抗跌的特性。量化选股策略可以通过制定规则,让计算机从大量股票中快速挑出基本面向好的公司作为备选标的。当然,由于基本面数据消息更新较慢,所以说,基本面因素,可能只能作为解释一季度量化中性策略获得可观收益的次要原因。
对冲成本下降
量化市场中性策略的主要实施成本之一是对冲成本。股指期货是我国目前对冲股票市场风险的主要工具,使用股指期货对冲的成本主要体现在基差贴水上。
数据来源:Wind
数据区间:2017/1/3—2018/3/30
2017年以来,股指期货基差持续收敛,市场中性策略的对冲成本大幅下降,四季度上证50和沪深300期指甚至一度出现升水行情。 2018第一季度的基差贴水处于近一段时间的低位水平,这降低了对冲成本,进而也就提高了市场中性策略的收益。
今年接下来,市场中性策略会表现如何呢?
今年我国经济继续向好,但股票市场上的不确定因素是在上升的,从已有信息来看,无论是资管新规的落地、中美贸易摩擦的走向,还是美联储加息速度、半岛局势的发展情况,都可能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扰动,因而适宜量化市场中性的波动行情有可能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存在,策略中的量价因素会继续得以发挥作用。长期看的话,策略中的基本面因素也会有更明显的体现。
另一方面,现在市场虽然波动加大,但整体陷入长期避险情绪的概率并不高,所以基差贴水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也不大。
综合来看,今年优秀的量化中性策略应会有一个比较好发挥的空间。
同时,从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角度出发,在高波动的市场环境下,量化中性策略可以更有效控制净值回撤,一方面运用股指期货对冲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分散的持股降低流动性风险,为投资者提供相对平稳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