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近期量化产品的波动?| 好买研究猿专栏

 

虽然波动来的并不意外,但近期量化股票产品,尤其是量化选股超额的走势可能仍让不少投资者有些困惑:

量化产品业绩没有此前那么强势了。

今年1-7月,在指数系统性上涨与超额收益累积的共振下,量化指增、量化全市场选股等股票私募产品展现出了较强的赚钱效应,也引起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

但8、9月份,量化超额似乎不再那么顺风顺水,相较之下,一些科技成长风格的基金产品显得更为亮眼。

10月份以后,随着宏观环境变数增多,宽基指数波动加大,投资者对量化股票产品的疑虑可能也多了一分。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近期量化产品的波动?当前环境下又该如何布局量化产品?接下来我们从指数系统性收益与量化选股超额收益两个角度来分析这些问题。

01

系统性收益
指数估值修复,近期波动增加

从A股市场指数收益的角度看,2025年是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宽基指数大幅上涨的收获之年。

今年1-9月份,中证500、中证1000等量化产品常见的业绩对标指数,累积涨幅近30%。在此基础上,如果量化私募能增厚出10%+的超额,那量化指增产品40%+的业绩颇具吸引力与竞争力。

与此同时,指数层面,由于科技股在8、9月份的多重催化下表现强势,1-9月份创业板、科创50指数的累积涨幅超过了50%,收益也非常亮眼。

所以今年1-9月,股票私募的整体节奏就是量化产品先吸睛,而后爆发的科技成长行情又开始抢占量化风头。

10月份以来,由于短期涨幅较大,叠加关税问题反复以及全球股市波动,A股各指数均有一定调整。

从估值角度看,9月末A股各宽基指数的估值分位已达到近五年的中高位,快速上行过后,市场也需要放慢脚步,等一等企业盈利来支撑进一步的行情。

由上图可见,今年9月末,A股主要宽基指数的估值分位已处于2021年以来70%-80%分位处,也就是说从市场价格的角度看,水位已接近2021年的高点。

不过由于当前利率水平低于2021年,流动性环境也与当时不同,如果从相对指标来看,对比股票、债券两类资产的收益差,中证500指数相对于债券资产的性价比处于历史中值附近。

所以,根据对宽基指数年内表现与估值水位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从指数系统性收益的角度看,量化指增产品已离开了指数折价,配置机会显著的区间。当前宽基指数估值整体合理,股债收益差处于平均水平附近。

配置权益类资产时,目前我们将难以避免的面对来源于企业盈利和市场情绪两方面的风险,这样的系统性风险我们可以用资产配置的手段进行管理。

与此同时,量化指增产品当前较具性价比,也更值得我们关注的部分,是管理人的超额收益。未来量化超额的累积或能一定程度的对冲指数的系统性波动,并体现出量化产品的配置价值。接下来我们就重点分析下近期的量化超额情况。

02

超额收益
市场结构割裂,量化超额走弱

与今年1-7月相比,8月、9月量化超额的累积势头有所减弱,这与A股市场的结构变化有关。

9月份,A股市场的结构分化愈演愈烈,资金集中流入创业板与科创板权重股,市场流动性集中度持续攀升,这对于分散选股的量化策略较为不利。

上图统计了A股市场流动性集中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9月以来,由于交投主要集中于双创相关的概念股与权重股,市场流动性集中度达到了2022年以来的高位。

9月份的市场风格与8月份的风格变化不大,但与今年8月份之前的风格形成了较大的反转。成交持续火热,融资余额持续增长并创下历史新高,资金逐渐抱团双创相关的概念股与权重股,流动性集中度持续走高。极端的结构性行情对于分散选股的量化策略较为不利。

整体上看,9月量化超额延续了8月份的回调。其中,沪深300指增和中证500指增产品的平均表现弱于基准指数,沪深300指增的单月平均超额回撤约为1%,中证500指增的单月平均超额回撤在1.1%左右。

相对而言,中证1000指数受到结构性行情的影响较小,指数单月上涨幅度低于沪深300与中证500。而且中证1000指增中的持仓股票范围不同,因此9月份1000指增平均超额为正。

从超额收益的角度分析,9月份A股市场的风格延续了8月份的行情,市场资金持续抱团于创业板和科创板的权重股。虽然市场持续有增量资金进入,但是这种较为极端的结构化行情对于分散选股的量化策略较为不利。

展望后市,当前市场的交投活跃度依然处于历史高位,市场绝对流动性充裕,且从历史来看极端的抱团行情往往难以持续很长时间,市场最终会回归到更加均衡的状态,届时量化超额收益很可能快速反弹。

此外,并非所有量化管理人都在近期的结构性行情中表现欠佳,一些以中高频策略见长的管理人依然在近期的行情中收获了正超额。但整体上看,在较为极端的结构化行情影响下,量化管理人获取超额的难度普遍加剧,量化管理人的超额分化度回落。

总结以上,从A股系统性机会的角度看,今年的上涨过后,A股主要宽基指数的估值已修复。当下配置权益资产,需注意基本面与情绪面带来的风险,这些风险需要投资者采取合适的资配手段进行管理。

如果投资者具有权益资产的配置需求,那量化产品或仍是能够较好捕捉市场整体收益的投资选项。虽然近期极端的结构化行情中,量化超额有所波动,但随着市场环境逐渐回归正常,量化超额或将逐步修复,并回到过往的累积路径。

而且在市场风格切换,投资环境不定的时期,恰恰能考察量化管理人的模型迭代能力、策略适应性、超额稳定性及风控水平。

所以对于量化产品近期的波动,一方面我们应更充分的理解权益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进行合理的配置,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各管理人的表现,更全面的评定产品价值。波动加大之时,更加需要我们合理承担风险,仔细甄别产品。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重要提醒:
本文版权为好买财富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发表。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1]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