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全球央行上演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宽松盛宴”。
2024年9月份以来,美联储连续三次降息,累计达100基点;欧洲央行连续七次降息,政策利率从4.25%降至2.15%。
然而,经历了持续的大放水后,主要央行的政策开始出现了不同的走向。
近期美联储大概率重启降息周期,哪些资产更值得我们关注呢?
央行的不同选择:谁在放水?谁在观望?
2024年9月,美联储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但今年以来,由于美国就业市场火热且关税政策可能推升通胀,美联储暂停降息选择观望。不过最近,由于就业市场出现转弱信号,且通胀数据较为平稳,美联储或重启降息,宽松步伐也或更加坚定。
1、美联储:降息节奏鲜明,宽松步伐坚定
从2024年9月首次宣布降息50个基点开始,美联储近一年内连续降息三次,累计降幅达到100个基点,是这轮全球宽松潮中的重要力量。
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鲍威尔转鸽,加上近期持续偏弱的非农就业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仍处于持续放缓的通道,“先降息再观察”成了当前美联储的合理选择。
截至9月12日,市场预期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高达96.2%,几乎是板上钉钉,同时市场定价接下来的10月和12月连续降息的概率均超过75%,但仍需注意,实际降息路径仍然会受到Q4通胀和就业数据的扰动。
2、欧央行:经济通胀企稳,温和降息暂缓
短短一年内,欧洲央行完成了八次降息操作。自2024年6月欧央行首次降息以后,又在9月正式开启连续7次降息,政策利率从4.50%降至2.15%。
连续降息后,在7月议息会议上,欧洲央行行长斯蒂娜·拉加德表示,欧元区经济表现相当稳健,通胀率已达到2%的中期目标,7月维持利率不变。8月底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期间,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马丁斯·哈扎克斯表示,欧洲央行已进入新的货币政策阶段,官员们将专注于监控经济,而非干预。
9月11日,欧洲央行公布了最新的货币政策决议,宣布维持三大利率水平不变。
3、中国人民银行:定向调控,避免“大水漫灌”
同样是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在政策选择上更为审慎,倾向于采用更加渐进和定向的方式释放流动性,避免“大水漫灌”。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降准等工具,逐步向市场释放人民币流动性。例如,仅在今年5月至6月期间,就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超1万亿元人民币的净投放(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维持了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当前美债市场正重新定价美联储的降息路径,我们也应重新审视各类美债资产当前的配置机会。
降息的背后,央行在担心什么?
可以看出,全球主要央行正根据本国经济状况走出不同的政策道路。而这背后,是由通胀压力、经济增长以及政府债务等因素共同推动的。
通胀水平和经济增长是各国央行的重要考虑因素。
过去一年,欧元区多国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提振市场信心,欧洲央行不得不通过更为频繁的降息,为企业与消费者提供更宽松的信贷环境。而随着8月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持续扩张,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而通胀也隐有触底反弹迹象,因此9月欧洲央行继续选择维持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相比之下,美国就业市场持续降温,8月非农继上月数据爆冷后再度显著低于市场预期 ,同时9月第一周首领失业金人数明显走高至近4年高点,市场对劳动力市场的担忧持续升高,进一步影响消费者信心,迫使美联储采取降息手段。另一方面,美国8月核心CPI并未表现出明显通胀压力,同时PPI显著低于预期,因此降息预期明显走高,美联储大概率会在9月降息。
另一方面,高企的政府债务也在倒逼货币政策转向宽松。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均超过100%。高利率会导致政府的利息负担进一步加重,而降息能够直接减轻政府偿还债务利息的负担,这也是美国政府对美联储施压的最大动机,而当下市场并未显著表达对于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
央行每一次利率决议的背后,不仅是通胀与就业之间的权衡,还包括政府债务等现实约束。正是这些复杂而真实的底层数据,最终驱动各国货币政策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低利率环境下,有哪些资产值得投?
在整体流动性持续宽松的背景下,投资者该如何应对低利率环境?
鉴于美国当前的利率水平仍处于高位,美元货币基金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美债方面,相比于长期利率债,中短期利率债对降息反应更迅速,可能带来更好的收益机会。而美元信用债兼具收益率优势和利率下行期的资本利得空间。
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中,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强,港股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在整体流动性环境持续宽松的背景下,兼具估值优势与增长潜力的港股市场,有望吸引更多海外资金流入。
(转载自好买香港)
风险提示:投资于国际证券市场,除了需要承担与国内证券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还面临汇率风险等国际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也需要投资者注意。
好买香港提醒:本文版权为好买香港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发表。如有转载需求,请在文章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