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年,日本再度迎来首相更替。
石破茂宣布辞去自民党总裁职务。此前,自民党在国会选举中接连失利,党内要求他下台的声音越来越高。按照安排,自民党将在 9 月 22 日发布总裁选举公告,并在 10 月 4 日进行投票。
目前,呼声最高的候选人有高市早苗、小泉进次郎和林芳正。新的领导人会带来怎样的经济政策?答案将在竞选辩论中揭晓。
从以往言论来看,安倍经济学拥护者高市早苗倾向于财政扩张和货币宽松,这可能会推高股价,但也可能因财政担忧导致利率上升,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目前看影响比较中立。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 90 年代日本政府实施的三次刺激政策及其效果,这或许对理解当前日本经济形势有一定借鉴意义。
第一轮刺激政策
第一轮政策在1992年-1993年,政府引导公共投资、支持住房信贷,试图通过大兴土木来刺激经济。
政策公布后,股市迅速上涨,18个交易日就上涨 32%,但随着政策的推进,市场开始质疑政策效果。例如公共投资多集中在偏远地区,资金使用效率低,并且对居民端需求刺激弱,且银行受坏账压力,放贷速度不及预期,因此本轮财政刺激对股市的推动在1993年见顶。
这轮牛市中,上游资源品、金融和房地产表现较好,科技行业相对落后。
第二轮刺激政策
第二轮政策日本政府转变思路,主要针对减税补贴展开,包括削减20%个税、推出3.5万亿永久减税和每年2万亿日元的特别减税等,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
股市也开启第二轮行情,但居民因对未来预期收入悲观,储蓄率不断提高,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却不消费,导致这轮政策最终失败。
此轮行情中,国内消费乏力,利好出海敞口较大的精密仪器、家用电器等行业。
第三轮刺激政策
第三轮政策发生在1995年神户大地震后,灾后重建使公共投资大幅增长,同时日本大幅降息,加强外汇市场干预,日元贬值,互联网、科技行业发展迅猛,日本也放松了对信息、电信等行业的管制,私人消费和投资需求回暖。
然而,当经济稍有起色,日本政府就将财政目标更改为削减赤字,进而大幅提高消费税,市场预期减弱,加上日本银行业坏账率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银行业遭受打击,进而影响了实体经济。
这一轮反弹幅度虽最大,但仍未改变日本经济衰退的局面,行业表现与第二轮类似。
长期来看,维持标配
可以看到,这三次刺激都未能真正扭转日本的衰退。
今天,日本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首相更替,经济政策悬而未决。新的领导者,能否吸取过去的教训,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值得我们继续观察。
目前来看,日本股近期表现强劲,主要驱动力是海外投资者的持续资本流入,其背后是对美国降息和关税冲击缓解的乐观预期。但考虑到估值已经有所上升,短期也需要留意震荡和调整风险。
长期来看,维持标配,我们认为日本企业改革是推动市场长期重估的核心动力。日本企业正大力提升股东回报和资本效率,这将直接转化为更高的ROE,为股价上涨提供坚实的基本面基础。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重要提醒:
本文版权为好买财富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