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资产配置,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就是怎样做好全球配置。
国内投资者容易忽视全球配置的重要性,一方面,当国内固收产品、权益产品都有较好回报时,多数人缺乏动力去了解和布局海外资产。另一方面,大家对海外市场相对陌生,远离危险的人类本性也使得许多投资者对境外产品十分谨慎。
但是,当周期的钟摆到达某一位置,国内、海外的投资环境出现巨大分化时,全球配置的重大意义就显现了出来。比如2023、2024年,投资者一定切身体会到全球配置的重要性。
本节课程中,我们就详细解读下,怎样才算做好了全球配置。
全球配置的意义
引入更多的低相关性资产
全球配置的意义其实已无需多言,2023-2024年海外、境内资产收益率的分化已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投资者教育课。
如果再拉长时间周期,各个国家经常会出现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的错位,从而导致各国金融市场的走势分化。资产配置的核心意义是通过多元布局低相关的资产,降低组合波动。若我们的资配组合能加入高质量的、低相关性的海外资产,则组合的性价比将得到提升。
以股票资产为例,我们用股票指数构建两个模拟组合,一个组合仅投资A股,另一个组合投资70%的A股与30%的海外股市,回测两个组合1995年至2023年的历史风险收益指标,可以看到,配置了海外股市的组合具有更好的风险收益性价比(夏普比率)。
以上是数据层面的对比,而2023-2024年的实际投资案例则更为生动,这两年里,全部聚焦于国内资产的组合与做好全球配置的组合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波动和收益特征,投资者也会切实感受到全球配置的作用。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做好全球配置?
做好全球配置
设定目标,选择产品,完成调仓
想做好全球配置,其实并不难,我们可以将其拆分成三个步骤,依次完成:
第一步,确定海外资产的配置比例
投资时,我们经常出现的错误操作是,什么收益好、赚钱效应强就去追什么,国内资产涨得好就投国内、海外涨得多就投海外。这样容易出现买高卖低,两头不赚钱的情况。
正确的做法是,设定好境内、境外资产的配比,基于此构建资配组合,并定期再平衡。
那么究竟配置多少海外资产才合适呢?其实资产配置因人而异,每个人最适配的比例会有不同。但对于绝大多数国内投资者来说,海外资产配比至少要达到15%,才能显示出全球配置的作用。而配比的上限,可以设定为50%对50%的国内国外平均分配。
也就是说,配有15%-50%海外资产的组合是较为健康的。
以全球各地区家族办公室的全球配置为例,亚太的家族办公室普遍会配置约45%的海外资产。北美家族办公室一般会配置约20%的海外资产。
所以全球配置的第一步,投资者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将境外资产的配置权重设定在15%-50%之间。
第二步,选择具体资产类别和产品
若投资者设定了30%的海外资产配置比例,那么该买30%的境外股票,还是30%的境外债券呢?资产与产品怎么选呢?
这个问题其实也无标准答案,但应秉承以下两个思路:
1、越是对经济周期敏感的高波动资产,越需要全球配置。股票资产的全球配置非常重要。若投资者准备配置30%的海外资产,那在股票这一类别里,可以持有30%-50%的海外股票产品。
2、国内稀缺的、海外具有优势的资产类别,可以着重配置。比如一些多策略对冲基金,海外成熟市场有更丰富的投资品种,孕育出了一批长期业绩亮眼的对冲基金。比如在海外利率较高的周期时点,可以关注海外债券的投资机会。
总而言之,选择海外产品时,要选海外具备优势的、能体现资配价值的品种。
第三步,分阶段完成调仓和配置
制定了配置权重,选定了配置品种后,接下来就是投资操作的落地。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前文所说,进行全球配置需要投资者克服人性阻力,勇于了解和接触陌生的海外市场。同时也需要投资者摆脱路径依赖,能够从过往历史收益较好的境内资产上调仓。
面对全球配置时的人性阻力,投资者其实不必急于求成,可以分阶段的渐进式调仓,比如每个月调整5%的仓位,用半年时间完成30%的海外配置。或者在海外股市回撤5%的时候加仓5%,回撤10%的时候加仓10%,根据市场情况利用波动完成调仓。
以上仅是举例,实际投资中,我们可以结合各种交易手段,完成全球配置的投资操作。
总结以上,当我们制定了合理的海外资产配比,选择了合适的产品类别,并逐步完成了调仓之后,我们就初步做好了全球配置。在未来的市场风浪中,我们也一定能体会到组合韧性的提升。当然,全球配置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还需要结合各类资产的波动和投资环境的变化不断优化与调整,让全球配置持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重要提醒:
本文版权为好买财富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