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风险多大了? | 好买研究猿专栏

 

近期A股明显升温,成交额突破2万亿,两融余额时隔十年重返2万亿,上证综指站上3700点,刷新十年新高。

随着各指数陆续来到近年高位,股票基金的赚钱效应也越来越强。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涨幅已达20%。私募方面,不少主观股票私募已创出净值新高。同时,量化股票私募在超额收益与指数收益的双重加持下,今年表现尤为强势。

那么持续上涨过后,A股是否已存在过热风险?现在应该如何看待A股的投资机会呢?以下我们就从定量的角度,看一看A股当前风险多大了。

01

杠杆水平有所升高但并不极端

首先,我们先来看市场的杠杆水平,也就是两融余额,尤其是融资余额。

近期A股融资余额触及2万亿元。下图统计了2013年以来A股两融余额的变化。可以看出,上一次A股融资余额站上2万亿还是在2015年的牛市中。

若单看融资余额绝对值,当前市场融资水平确实已达历史高位。但需要注意的是,2015年以来,A股持续扩容,总市值与上市公司数量均持续增加。如今的两万亿和十年前的两万亿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如果我们看两融余额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或能更好地评估市场杠杆水平的变化。

上图统计了2013年以来A股两融余额占市值比例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随着A股的扩容,当前2万亿融资余额占A股市值的比例明显低于2015年的高位。

所以,从杠杆水平上看,参照历史数据,现在很难说到了很拥挤很极端的阶段。

02

估值水平处于中高位局部有所分化

我们经常用PE(市盈率)和PB(市净率)估值来测量股市风险。前者衡量了股价相对于每股盈利的高低,后者衡量了股价相对于每股净资产的高低。

看当前A股估值水平,宽基指数估值基本均处于历史中位数之上,各指数间的估值分位则有一定分化。

由上图可见,截至8月初,A股主要宽基指数的PE估值普遍处于历史中高位。其中,中证2000与科创50的估值分位达历史高点,显示出当前小盘股与科技股的热度相对较高。

以下详细统计了A股主要指数当前PE、PB和股息率的历史分位值。

由上图可见,从PE估值角度讲,A股主要宽基指数的估值分位普遍处于历史中位数之上。股价暂时跑在了基本面之前,这也反映出了当前市场较高的风险偏好。但市场整体尚未到明显过热的阶段,仅是局部,比如以中证2000为代表的小盘股,热度与估值分位明显较高。

03

赚钱效应与动能到达近一年高位

以上分析了A股当前的杠杆水平与估值水平。接下来我们再从其他几个维度综合看一下当前市场的拥挤度。

首先是各宽基指数的成交额占比与换手率。从成交额占比上,我们能看到当前市场交投主要集中于哪些股票。从换手率上,我们能看到各指数的交投热度情况。

由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当前整体市场交投热度较高,各宽基指数的换手率均处于近一年来的中高分位。与此同时,市场成交更加集中于以中证1000、国证2000指数为代表的中小盘股。沪深300成分股成交额占比处于近一年低位。

接下来,我们再从创60日新高的个股数量占比和20日均线之上的个股数量占比,看看主要宽基指数的拥挤度。

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个宽基指数,创60日新高的个股数量占比与20日均线之上的个股数量占比均达到了近一年的80%分位之上。也就是说,近期市场的赚钱效应与动能已到达近一年高位,市场短期热度已较高。

总结以上分析,看当前A股的拥挤度与热度情况,和慢牛长牛时的美股有些像。市场热度与估值处于历史中高位,但并不极端。后续若投资者能保持较高的风险偏好,且基本面盈利跟得上,那么股市的上行周期或持续。

反之,若市场脱离基本面,而是在情绪的推动下越涨越高,那风险也会不断积聚。

另一方面,虽然当前A股整体上并未过度拥挤或高估,但局部的冷热分化走向极端时,则需注意可能出现的反转。

总而言之,股市仅在极少数的时间里,是相对容易辨别机会与判断风险的,其他的多数时间,我们只能模糊的感知,很难有明确的定论。现在可能要算是那大多数的“模糊时间”。这种时候,不必过于忙碌或乱动,保持合理的配置,等待和观察,让市场先生继续出价,看能“明确定论极端风险”的定价,何时到来。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重要提醒:
本文版权为好买财富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发表。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1]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