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A股牛市的讨论越来越多。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或许是,牛市进展到了哪里,风险多大了,怎样在这轮行情中尽可能多的累积收益。
虽然关于牛市往往会有很多分歧,但一个普遍的规律是,涨得越多,分歧越少,信的人也就越多。
以下统计了A股、港股主要指数2024年9月24日以来的涨幅。
可以看出,2024年9月24日以来,A股、港股主要指数均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如果按照涨幅超20%就进入技术性牛市这个标准看,A股和港股早已在牛市之中了。其中,科技股与小微盘股又可谓特别牛。
在牛市讨论声渐多,市场赚钱效应渐强之时。我们该如何客观的看待机会与风险,当前环境下该如何投资呢?
选对基金比选对时机更重要
一些投资者在牛市中可能会市场越涨就越焦虑,越坐不住,尤其是当指数不断到达新的高点时,心中可能越不踏实。
这是正常现象,牛市是一个风险累积的过程,与此相反,熊市则是一个去风险的过程。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会有如下表述:
“熊市中往往能安心睡得着觉,牛市里则紧张得睡不着。”
“牛市是危险的,熊市才是回馈投资者的。”
为了更好的理解股票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我们可以看一看如下这个流传较广的投资公式:
投资收益率=ROE×(1-分红率)+(1/PE)×分红率
以上公式包含一些专业术语,但简单来讲,我们投资股票的收益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与ROE相关,也就是这个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究竟为股东创造了多少价值。另一部分与PE相关,也就是我们以多高的估值买入,又以多高的估值卖出,两者间的价差如何。
所谓牛市,尤其是在A股这样的新兴市场,行情很大程度上会体现为价格上涨、估值扩张,市场情绪逐渐亢奋。
而市场情绪是难以预测的,估值涨得上去,也跌得下来,所以越是亢奋,越是涨得快的牛市,风险累积的也就越快。
相较之下,企业的价值创造则更真实、更有迹可循且更能支撑起股票投资的长期收益。我们不妨看一下以下这个案例。
以上对比了2017年以来某股票私募与沪深300指数的收益表现。2017年以来有过多轮熊市与牛市,在估值涨涨跌跌,市场时而亢奋时而绝望之后,指数整体的长期收益并不很高。但案例中的股票私募却实现了年化20%+的历史回报。这其中的收益差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股票基金管理人持续筛选出更优秀、更能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企业。
虽然随着股市牛熊波动,该股票基金净值也会有所起伏,但从更长期的视角看,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以及基金经理筛选公司的能力,更大程度地决定了基金的长期业绩。
所以,面对愈发热烈的市场,愈发被频繁提及的牛市,我们应意识到价格波动的反复无常与难以预知。投资时,我们不妨以那些能真正辨明价值、筛选公司的基金管理人为底仓。淡化对市场时机与牛熊波动的预测,专注于一些中长期更好把握也更有意义的抉择。
看清大趋势比看准小行情更重要
在以那些明价值、能选股的股票基金为底仓之后,我们可以再去进一步增强组合的收益弹性,布局符合产业周期与经济背景的科技成长新方向。
2024年9月24日A股与港股开启的行情,很明显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去年9月末宏观政策发力扭转了市场悲观预期。第二阶段则是今年初DeepSeek的突破使得全球投资者重估中国的科创力量与企业价值。
今年驱使中国资产走强的一个重要催化剂是DeepSeek带来的对中国AI与科创的信心重塑。但在此之前,中国在诸多科技领域已有长期积淀与实力积累。
经过近二十年来的持续发展,中国的IT基础设施完备,AI产业链齐全。中美两国在AI发展上大幅领先于其他国家已逐渐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背景下,在美国大型科技股推动美股市场走牛之后,DeepSeek的突破使得全球投资者开始关注中国科技成长领域的机会。
尽管DeepSeek的出现更像是一种具有偶然性的短期行情催化剂。但是,中国制造业长期发展、积淀形成的优势,则是中国科技资产长期走牛的重要基石之一。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产出规模已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31%,位列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业产出规模近乎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一倍。中国制造业在规模、品类、产业链完善度、成本等方面具有全球领先优势,这为AI落地开辟出广阔且多元的应用场景。
另一方面,对于当前中国宏观环境而言,科技创新和AI产业发展能够有效改善产能问题,做到新产业承接旧产能,新产业创造新产能,从而解开当前经济症结,助力经济向好。
从企业盈利层面,我们已经看到科创产业基本面的上行趋势。2023年开始,中国大型科技企业的盈利已开始改善,恒生科技指数的ROE触底回升。中国科技成长领域的增长动能已在积聚和发力,只是今年在AI叙事的催化下,大家开始逐渐认可与相信科技成长动能的质量与持续性。
从更长期、更宏观的视角看,中国经济的科创新趋势以及中国资产的科技成长行情或带动产业基本面——资本市场——居民财富——社会消费——产业基本面的发展正循环,从而有望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并有望改善权益资产的长期回报。
总结以上,当前投资环境中,面对渐渐升温的市场行情与投资者情绪,我们应理解股市收益与波动的本质,并看清更长期的经济发展趋势,以能真正挖掘企业价值的股票基金为底仓,同时在A股与港股的科技成长方向寻找更多的收益弹性与空间,无论牛熊如何演绎,这样的投资策略或都能发挥不俗的效力。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重要提醒:
本文版权为好买财富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