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资产迎来重估,港股在全球股市中涨幅居前。
截至8月4日,恒生指数年内涨超20%,在全球主要股指中,涨幅仅次于韩国综合指数。
过往几年,港股市场一直被视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估值洼地”。但是今年以来,中国科创力量与科技股的价值重估推动港股市场持续走强。
在资金面、基本面、情绪面等多重因素共振下,作为中国大型科技企业的主要上市地,港股市场在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极强的弹性。
中长期来看,科技成长驱动的港股行情或刚刚拉开帷幕。
科技主线符合当前宏观经济与中观产业大周期,若政策环境与市场风险偏好配合,中国权益资产持续展现出较高的活跃度,则科技成长风格或展现出更强的弹性,科技行情有望继续。
虽然短期可能有所波动,但科技成长风格推动的港股行情在中长周期维度或正处中段,中国科技资产的潜力,以及港股的相对优势均值得我们关注。
港股市场,中国科技力量重估的主战场
今年以来,在中国资产重估的过程中,港股市场之所以展现出更强的弹性,是因为港股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中国科技龙头集中上市地,标的具有稀缺性
港股汇聚了中国多数互联网及科技龙头企业,如腾讯、阿里巴巴、美团、小米等,许多公
司在A股市场无法直接投资。
恒生科技指数覆盖的30家科技巨头囊括了AI全产业链,包括云计算、大模型、应用开发等核心环节。这些企业不仅代表了中国科技创新的高水平,且在AI商业化进程中占据先发优势。
二、港股标的AI应用端与工程化能力突出
港股上市的科技公司,尤其是AI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企业更擅长AI应用的快速落地和商业化, 许多大型科技平台企业在数据和场景结合上具备天然优势,能够更快实现AI技术向实际收益的转化。相比之下,A股公司更多聚焦于硬件和算法等“硬科技”领域,港股能与之形成互补。
三、港股或更加受益于降息大周期下的流动性改善
港股作为离岸市场,吸引了大量国际资金。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港股权重近26%,相较之下A股的权重是2%。被动投资型的外资(如ETF)在行情初期往往优先流入港股科技板块。而主动配置型外资在增配中国资产时,也会尤为重视港股市场。
尤其是在全球降息周期中,港股或更加受益于流动性改善,持续展现出较强的弹性。
近期,美联储降息预期再次升温,9月降息已成大概率事件。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叠加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资产的重估与再配置,或继续推动港股市场中长期的科技成长行情。
另一方面,从更宏观、更长期的视角来看,中国科技资产行情既符合国内的宏观周期,也反映了中国科技实力的国际影响力,科技成长行情或刚拉开帷幕。
中国科技资产行情或刚拉开帷幕
今年引燃中国资产重估的一个重要催化剂是DeepSeek带来的对中国AI与科创的信心重塑。但在此之前,中国在AI领域已有长期积淀与实力积累。
经过近二十年来的持续发展,中国的IT基础设施完备,AI产业链齐全。中美两国在AI发展上大幅领先于其他国家已逐渐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背景下,在美国大型科技股推动美股市场走牛之后,DeepSeek使得全球投资者开始关注中国大型科技企业的性价比,由此带动了港股估值修复。
尽管DeepSeek的出现更像是一种具有偶然性的短期行情催化剂。但是,中国制造业长期发展、积淀形成的优势,则是中国科技资产长期走牛的重要基石之一。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产出规模已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31%,位列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业产出规模近乎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一倍。中国制造业在规模、品类、产业链完善度、成本等方面具有全球领先优势,这为AI落地开辟出广阔且多元的应用场景。
另一方面,对于当前中国宏观环境而言,科技创新和AI产业发展能够有效改善产能问题,做到新产业承接旧产能,新产业创造新产能,从而解开当前经济症结,助力经济向好。
所以从更长期、更宏观的视角看,中国资产的科技成长行情或带动产业基本面——资本市场——居民财富——社会消费——产业基本面的发展正循环,从而有望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并有望改善权益资产的长期回报。
总结以上,在国内经济转型与科技创新的大周期中,以及全球流动性宽松与科技格局重塑的大环境下,诸多因素正驱动着中国科技资产的中长期行情。港股市场在中国科技成长行情中则居于重要地位。虽然短期我们可能要面临一些波动和不确定性,但港股科技成长行情带来的机遇应引起充分的重视与关注。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文中观点不代表平台投资意见,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未经好买财富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和观点,包括不得制作镜像及提供指向链接,好买财富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