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成交、风格、结构的共同助力下,量化指增/全市场选股无疑是上半年beta多头类策略中“最靓的仔”。
但随着小盘风格的持续演绎、量化策略的火热募资,投资者对于量化的配置出现了一些分歧。
2021年四季度、2024年1月量化的“踩踏”仍历历在目,那么当前时点下,量化策略还能配吗?
量化策略为何突出?
经历了2024年初的极端行情后,国内量化私募行业整体管理规模下降。
虽然后续在9月底A股市场政策及情绪面转向后有所回升,根据中信证券估算,2024年底量化私募管理人规模1.4万亿左右,彼时成交规模比指标处于历史底部;但今年上半年市场的日均成交额达1.36万亿,量化规模的增长远不及成交的增量,成交规模比指标重回21年水平之上,量化策略运作环境重回舒适区间。
注:本页规模数据来自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报》,数据截至:2022/12/31,2023、2024为中信证券估算数据,2025年沿用2024年规模数据;成交量数据来自Wind,数据截至:2025/6/30
另一方面,上半年小市值风格显著,量化策略分散化的持仓结构天然具有优势。
对于500指增,全A等权跑赢中证500近15%;对于1000指增而言,策略在2000成分内的部分也贡献了显著的超额;而全市场选股天然偏向全A等权,这个基准的强度也远超大部分宽基指数,中小盘的表现既稳且强,也是量化策略的强势的原因之一。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2024/12/31 – 2025/6/30
量化策略拥挤了吗?
在《小盘股拥挤度提升?还要不要上车?》一文中,我们分析过小盘风格的拥挤情况,本篇手记,我们选择从量化的交易出发,来看下当前量化策略的拥挤度几何。
我们将当前的环境和上一次拥挤阶段对比,即2023年四季度。彼时市场中,500指增占据绝对主导,我们假设对标500的策略在量化私募规模中占比60%,对标1000和全市场选股策略占比40%,基于好买基金研究跟踪池统计平均的持仓结构如下: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2023Q4
结合当时1.6万亿的量化规模,我们假设策略平均换手50倍,预估来看,中证2000的交易中有43.5%来自于量化,3800以外的交易占比也达到了37.7%,量化策略的交易拥挤度较高。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回到2025年上半年,随着量化多头上半年的火热,500指增在规模上和1000指增+量化多头旗鼓相当,我们假设两者各占一半规模,而今年上半年末好买基金研究跟踪池统计平均的持仓结构如下: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2025Q2
虽然分类别的持仓占比相比2023年更均衡,但由于策略规模占比的变化,整体的持仓结构相差不大,中信证券在去年底预估私募量化有1.4万亿规模,随着今年净值的增长+募资,预估规模接近1.6万亿,随着T0等策略规模的上升,我们假设量化策略在小票上的换手提升至60倍,那么当前的预估如下: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以中证2000为例,量化成交占比= 量化规模*中证2000持仓占比*换手率/中证2000成交额,其中,量化的规模、中证2000的持仓占比均于23年四季度持平,换手率略有上升,但幅度有限,而当前市场下中证2000的成交额大约是2023年的2倍左右。因此,量化在中小票上的交易占比相比23年四季度仍有相当的距离,量化策略的交易拥挤度并不高。
小盘股的流动性源自哪里?
自从924行情后至今,中证2000的月均成交从2000亿暴增至4000亿左右,而量化策略在2000内的换手提升却完全没有匹配指数的换手提升: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2023.1 – 2025.6
中证2000指数成分股的市值中枢40-60亿,机构及公募基金的参与度较低,挂钩中证2000指数的公募基金规模仅有60亿左右,其余公募基金对于中证2000成分股的配置比例也较低,因此主要的参与者就是个人投资者和量化基金。
而上述的估算中提及,量化基金在中证2000上的成交额增量仅有200亿不到,量化并不是此波中证2000流动性的主要增量提供者,中证2000上的流动性主要来自于个人投资者。
而其他维度的数据也可以佐证:
融资余额从9月24日至今增加5200亿,这部分基本来自于个人投资者,而个人投资者更偏好中小盘股;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2020/12/31 – 2025/7/18
根据中国结算披露的数据:截至2025年6月,按自由流通市值口径计算,A股个人投资者持股市值仅38.4%(机构占61.6%),却贡献了市场主要交易量。这种“低持仓占比+高交易占比”的特征和中小票完全契合。
量化策略具有长期配置价值
对于量化策略,短期来看,拥挤风险有一部分来自于小盘股本身,还有一部分来自于量化交易的同质化,即交易拥挤可能带来的踩踏风险。
6月初至今,小盘股上的成交占比在触及历史极值后快速回落,中证1800以外的成交占比近期已经回落至40%上下,市场在放量的同时结构上更趋于均衡,中小盘的拥挤度相比5月末明显缓解。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2020/12/31– 2025/7/18
而量化交易的同质化问题,去年9月以来的变化主要在分母端,即中小盘成交额的跃升,在今年上半年的流动性环境下,量化策略在中小票端的交易占比大约3成,即使市场出现极端波动,策略一致性交易带来的风险也可控,但若是中小盘出现流动性恶化,分母端快速下降,仍需警惕交易拥挤度大幅提升带来的踩踏,但目前尚未观测到流动性恶化的迹象。
此外,从好买基金跟踪池平均的超额收益来看,滚动一年的超额收益已经超过20%,这是20年后的最高值,今年以来的超额收益已经明显好过过往正常水平,并且持续较长时间了。从长期的角度看,未来量化的超额空间会逐渐沉降,我们看好量化策略在“指数化”时代下的表现,但也应适当调整对策略的超额预期。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2018/1/5– 2025/7/18
综上,对于量化多头类策略:
·短期配置建议
当前量化策略面临的超额风险及小盘股自身的风险比较有限,但指数Beta自4月关税冲突以来已积累显著涨幅,指数层面累积的风险需关注,建议已持仓客户维持现有头寸,避免因短期波动盲目调仓;对于追加或新配置的资金,可等待Beta回调后更好的逆向布局机会,以优化入场成本。
·长期配置逻辑
量化策略的超额收益具有复利效应,短期择时存在机会成本,可能会导致错过超额收益,长期收益的核心是持有时间,当前市场环境下,量化多头类策略仍具备长期配置价值,建议投资者以时间换空间,淡化短期择时。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重要提醒:本文版权为新方程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