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外市场在流动性、市场认知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为跨境投资提供了丰富的收益来源。这种差异化的市场环境,使得跨境配置成为当前低利率环境下提升收益的重要途径。”
“跨境投资需建立在对底层资产风险收益特征的充分认知基础上。”
“对于普通投资者,参与跨境投资时可以优先选择人民币计价资产,了解产品真实对冲成本,并关注TRS等创新工具的风险管理优势。”
“当前市场波动环境下,可以优先选择熟悉度高、信用风险可控的中资离岸债券作为主要配置方向。”
以上是岚湖基金创始合伙人李恒在好买TV“穿越迷雾•变局中破局,波动中主动”系列直播中发表的精彩观点。
今年以来,国内传统固收产品收益率普遍下行,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配置难度显著提升。在这一背景下,跨境投资或正成为破解收益困境的重要突破口。
在好买TV专场直播中,岚湖基金创始合伙人李恒带来了对于固收投资的深度解析:如何通过跨境布局,来获得更好的固收投资成果。
以下内容整理自直播实录:
国内利率持续下行
跨境投资或是破局关键
主持人:当前国内传统固收产品收益率普遍下行,投资者正面临怎样的核心困境?应该如何应对?
李恒:从国际经验来看,2020年前后美债收益率曾长期处于0.5%左右的低位,而当时我曾管理的一款历史年化收益4%的资管产品仍受投资者认可。这说明适应低利率环境的关键在于调整预期。若仍追求6%以上的固收回报,可能难以实现心理平衡;而将目标调整至4%-5%,也优于多数理财产品。
此外,利率分析需结合物价周期。通胀时期需追求资产增值,而当前低通胀甚至通缩环境下,适度降低收益预期更为合理。因此,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市场变化,以更稳健的心态应对低利率时代的挑战。
主持人:在低利率环境下,跨境固收投资相比境内资产,具体能提供哪些独特优势?
李恒:跨境投资相较于境内配置具有显著优势。以某固收产品为例,其配置50%以上中资离岸债券,历史年化收益明显优于同类理财产品。
优势主要体现在:(1)票息优势显著。境外市场对中资债券存在认知差异,导致相同信用主体在离岸市场能提供更高票息。通过一年期封闭机制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2)风险分散效果突出。境内外货币政策周期不同步,当国内利率下行时,离岸资产能形成有效对冲。产品在多次市场波动中均保持净值稳定。(3)超额收益机会丰富。除持有到期收益外,还可通过把握价格波动进行置换止盈操作。近期收益提升正是得益于此类主动管理策略。
境内外市场在流动性、市场认知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为跨境投资提供了丰富的收益来源。这种差异化的市场环境,使得跨境配置成为当前低利率环境下提升收益的重要途径。
主持人:作为岚湖基金创始合伙人,能否分享一个您亲身操盘的跨境固收案例?
李恒:以SC为例,其作为北京国资委下属的大型国企,当时的境内收益率仅3%左右,而离岸债券高达15-16%(扣除费用后净收益14%)。经分析,其信用资质稳健,价差主要源于:1)海外投资者过度反应;2)可能存在的不合理评级下调;3)投资级调降引发的被动抛售。
市场定价偏差为专业投资者创造了机会。当专业买盘介入后,SC债券价格迅速回升。这一案例典型地展现了跨境债券市场特有的投资机会:通过专业分析识别市场误判,在情绪波动中捕捉定价差异带来的超额收益。在当前外汇市场波动加大的环境下,这种价值发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汇率波动需警惕
收益归因要清晰
主持人:今年以来外汇市场波动显著加剧,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有哪些跨境投资工具可以参与?在参与跨境投资时有什么有效的方法来降低此类风险?
李恒:汇率风险是跨境投资的核心问题。以某固收产品为例,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有效控制风险:首先,80%仓位配置离岸人民币债券,从资产端规避汇率风险。其次,对美元资产采用TRS(总收益互换)结构,实现美元资产与负债的自然对冲,仅收益部分承担极小的汇率波动风险(约千分之几)。
对于普通投资者,参与跨境投资时可以优先选择人民币计价资产,了解产品真实对冲成本,并关注TRS等创新工具的风险管理优势。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跨境投资可以实现风险可控下的收益优化。
主持人:您认为投资者跨境配置固收时,最常犯的错误是什么?
李恒:投资者在配置跨境固收资产时常存在以下误区:最常见的是对收益来源认知不足。许多投资者选择长久期美债时,仅关注高票息收益,却忽略了实际收益可能来自利率下行或汇率波动。例如近期人民币升值可能导致QD产品出现汇兑亏损。其次是风险预判不充分。虽然市场预期美元将进入降息周期,但短期利率波动仍可能造成账户回撤。此外,还可能存在产品期限错配风险。如20年债券对应2年封闭期产品。
跨境投资需建立在对底层资产风险收益特征的充分认知基础上。投资者可以:1)做好收益归因分析;2)全面评估利率、汇率及流动性风险;3)确保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特征相匹配。
跨境投资全球视角
从新兴市场到成熟经济体
主持人:从全球固收市场看,哪些区域/国家的债券品种在当前阶段更具配置价值?比如新兴市场主权债?欧美高评级企业债?中资美元离岸债?请分享您的优先级判断逻辑?
李恒:首先,中资离岸债券具有显著优势。与欧美高评级企业债相比,1)熟悉度高,投资信心强;2)信用风险相近:中资国企违约率仅0.12%,而海外企业债违约率高达3%;3)收益更具性价比:欧美高评级债利差仅10-20bp。值得注意的是,需谨慎对待欧美特殊债券品种(如AT1、可可债等),这些产品不仅清偿顺序靠后,还可能包含强制转股条款,违约风险显著高于中资债券。
对于新兴市场主权债,可以重点关注经济体量和政治稳定性指标,需严格控制仓位、审慎配置。
在投资工具选择上,个人投资者可通过QDII、跨境理财通等渠道参与,而TRS等复杂衍生工具因准入门槛较高,更适合机构投资者。当前市场波动环境下,可以优先选择熟悉度高、信用风险可控的中资离岸债券作为主要配置方向。
主持人:东南亚、拉美等市场债券收益率看似诱人,但通胀和主权风险较高。您会建议投资者如何平衡收益追求与本金安全?
李恒:关于新兴市场国家主权债投资的风险收益平衡问题,我们认为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风险承受能力是首要考量。我们坚持的投资原则是:只投资还款确定性高、价格波动时不致焦虑的品种。其次,需仔细区分债券的计价货币。对于本币计价的主权债,必须通过远期对冲将其收益换算为美元后再评估实际收益率。这一点在违约风险较高的东南亚和拉美市场尤为重要。
从历史数据看,虽然现代金融史上主权违约案例仅十余起,但多集中于政治稳定性差、存在军事冲突风险的国家。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在跨境债券配置过程中应当保持审慎的投资态度,优先考虑以美元计价的债券品种,同时需对目标国家的政治经济基本面进行全面评估。
主持人:美联储近期释放降息信号,这是否意味着布局美元债的黄金窗口?投资者应左侧布局还是右侧跟进?
李恒:当前市场高度关注美联储降息预期,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实施对等关税政策背景下,美国通胀预期与经济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就美元债投资时机而言,需要审慎评估以下关键因素:从政治层面看,特朗普政府面临严峻财政压力,亟需通过降息降低国债发行成本,这体现在长期美债认购倍数下降与利率攀升的现实困境;然而从历史经验观察,美联储具有较强政策独立性,其首要目标始终是控制通胀,这一立场在70年代治理滞胀时期已有明证。
虽然中长期来看降息方向较为确定,但具体时点仍存变数,建议投资者保持耐心,待降息信号明确后再行布局,同时合理控制收益预期,将目标收益率设定在3%-3.5%的务实区间。在当前环境下,采取右侧跟进策略可能优于左侧布局,通过密切跟踪通胀数据与政策动向把握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文中观点不代表平台投资意见,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未经好买财富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和观点,包括不得制作镜像及提供指向链接,好买财富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