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地缘冲突不断,贸易战硝烟四起,但全球市场整体上依旧走出了上涨行情。
回顾全球资本市场的表现,有太多让人始料未及的变化。韩国综合指数上半年累涨28.01%,牛冠全球;德国DAX涨幅超20%;美股上演史诗级深V行情;港股逐渐走出估值洼地。
本文选取部分市场,梳理下半年全球股市的配置思路。
混沌开局的上半年
速览全球股市成绩单
一、美股:深"V"反弹行情
由于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反复横跳,三大市场走出史诗级大波动,纳指从2月初高点跳水式暴跌至4月初,跌幅接近25%,再到后来特朗普突然对关税政策改口,刺激指数又快速重返并超预前高。
截至6月30日收盘,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均再度创下收盘纪录新高,为一年多来表现最好的一个季度画上了句号。政策上看,市场最担心的关税风险正在下降,减税和去监管会在下半年逐步落实,特朗普减税法案或将带来结构性机会。
二、欧洲股市:强势震荡上行
今年以来,欧洲股市的表现堪称“惊艳”。
上图汇总了欧洲主要股指近半年走势,可以看出灰色线代表的德国DAX指数涨势更强。德国股市走强的关键原因是财政政策的超预期转向。“债务刹车”制度改革,市场预期德国更宽松的财政政策将利好军工与基建行业。
总结来看,德国超预期的财政宽松态度有望带动德国以及欧洲整体经济修复,尽管当前资本市场已经迅速表达,但若财政刺激能够顺利转化为企业盈利,资金的持续回流潜力有望在中长期重塑股市估值水平,目前仍可关注欧洲与德国股市的配置价值。
三、港股:“估值洼地”的迅速崛起
今年引燃港股行情的一个重要催化剂是DeepSeek带来的对中国AI与科创的信心重塑。恒生指数年内涨约20%,在全球主要股指中涨幅靠前。
港股市场的强势表现是资金面、基本面、情绪面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而核心逻辑,则是中国科创力量与科技股价值重估。作为中国大型科技企业与新消费企业的主要上市地,港股市场在中国科技资产重估与新消费兴起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极强的弹性。
中长期来看,科技主线符合当前宏观经济与中观产业大周期,若政策环境与市场风险偏好配合,中国权益资产持续展现出较高的活跃度,则科技成长风格或展现出更强的弹性,科技行情有望继续。
全球股市配置思路
接下来,我们结合估值水平,梳理下各国股市的性价比以及配置思路。
【美国股票】
短期虽受关税预期、财政问题影响,但硬数据并未显示经济明显放缓。中长期来看,仍看好AI产业革命背景下的美股表现,未来需密切关注估值、通胀、新技术发展对美股的波动影响。
【日本股票】
受美关税政策、日元升值等因素影响,日本股市呈震荡态势。但从基本面角度看,日本经济仍维持复苏状态,通胀整体改善,坚韧的企业盈利以及企业治理改革在中长期仍能支持日本股市。
【印度股票】
GDP止跌回升,私人消费及政府消费增速提高,CPI回落至央行目标区间范围,服务业PMI强劲增长。外资重新流入印度,带动风险偏好提升,因此长期看好印度股市的超额表现。
【德国股票】
随着超预期财政宽法案的通过,德国有望从过去两年的衰退走向复苏。资本市场方面尽管已有表达,但若考虑盈利上修的概率,有望持续吸引资金回流并重塑估值。
以上,很容易得出来的一个投资思路是这些股票之间的相关性没有那么高。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与其预测,不如资产配置全球化。
投资者需要的不是预测风暴的能力,而是在风暴中保持航向的定力。此外,在组合中融入一些与股票类资产驱动因素不同的资产,比如债券、商品、对冲基金,这样才能让投资组合遭遇极端情况时,更从容地去应对。
风险提示:投资于国际证券市场,除了需要承担与国内证券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还面临汇率风险等国际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也需要投资者注意。
好买香港提醒:本文版权为好买香港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发表。如有转载需求,请在文章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