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多数投资者的一个直观感受可能是:
投资难度很大,求高收益而难得。
进取型投资者面临的情形是A股、港股、美股波动加剧,且未来充满变数。稳健型投资者面临的情形是国内利率水平较低,而美债与美元又有波动。
这种环境中,大家开始寻找更多的投资选项,市场中性产品开始重回投资者视野。
国内的市场中性产品,一般指量化私募发行的一种绝对收益型产品,管理人力求在控好波动与回撤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创造正收益。
我们知道,量化私募分析股市历史数据,利用统计学规律进行选股和交易,力争跑赢指数。如果量化私募能成功跑赢指数,比如说每年比指数收益多赚10%,那它再利用对冲工具把指数收益和风险都对冲掉,最后呈现出这10%的绝对收益,这就是市场中性产品的基本逻辑。
实际投资中,市场中性产品的业绩与波动受几个因素影响:
一、管理人超额水平
这直接影响着中性产品的收益端。
二、对冲成本
如果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对冲,成本取决于投资者配置中性产品时相应期货品种的基差情况。
三、产品规模
产品规模趋于饱和后,可能有更高的产品费用。
事实上,过去一段时期,市场中性产品正是因为量化超额沉降,产品规模饱和等原因,渐渐淡出大家视野。
但是,现在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了。在股市波动加大,债市空间收窄之后,市场中性产品相对而言是不是又有了较高的性价比呢?现在的风险收益特征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解答这些问题。
市场中性产品当前的风险收益特征
我们以一家具有代表性的量化私募管理人A为例,以下统计了该管理人市场中性策略2017年7月以来的风险收益情况。
由上图可见,A市场中性策略的业绩图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一、2017年到2021年:业绩曲线波幅较大,收益累积很快,年化回报能达两位数。
这一阶段量化赛道的拥挤度较低且策略迭代速度较快,超额强势且中性产品容量未饱和,头部量化私募市场中性策略年化回报能达两位数。
二、2022年至今:收益累积速度变慢,波动更平缓,偶有一定回撤。
这一阶段量化私募行业格局趋于稳定,策略迭代更注重细节和深度,量化超额有所沉降,但超额波动模式也有变化,多数时间能平稳累积,少数极端情况下有一定回撤。这一时期量化私募A市场中性策略年化回报约9%,最大回撤约7%。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收益统计扣除了管理费但未扣除业绩报酬。当前由于市场中性产品容量有限且供小于求,所以产品费用较过去也有提升。
剔除费用后,近三年量化私募A市场中性策略的历史年化回报在5%-8%,投资者承担的波动与回撤约在7%。这个数据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市场中性产品当前的配置思路
当前配置市场中性产品,许多投资者的出发点是,除了债类产品,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选项能满足稳健型的配置需求。
从这个角度出发,当前可以关注下主要在沪深300成分股上做超额,同时又用沪深300股指期货对冲的300中性产品。
一方面,沪深300成分股流动性较好,量化超额波动相对小一些。
另一方面,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贴水情况和基差波动往往小于中证500或中证1000股指期货,这意味着更低的对冲成本和成本波动。
以下,我们再看一看300中性产品近年来的风险收益特征,以另一家头部量化私募B为例。
由上图可见,量化私募B沪深300市场中性策略2022年以来的年化收益是8.7%,剔除费用后的回报同样在年化5%-8%这个区间。该策略的最大回撤是4.59%,出现在2024年9月末,当时国内政策转向,A股各宽基指数跳涨,股指期货升水,这种极端情况同时冲击了市场中性产品的超额端和成本端,策略回撤了4.59%。但股指基差短期内的极端波动往往会快速回归,因此产品的回撤在 2-3 周内也很快完成了修复。
结合以上案例与分析,对于市场中性产品,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一、受量化超额、对冲成本、规模容量等因素影响,市场中性策略近年来收益有所降低,近三年部分头部量化私募的市场中性策略的历史费后收益约5%-8%。
二、由于当前国内利率水平降低,压缩了债类产品的收益空间,投资者若有稳健型配置需求,可考虑市场中性策略,尤其是超额端与成本端波动更小一些的300指增中性产品。
三、需注意市场中性产品业绩会有一定波动,极端情况下策略可能会有一定回撤。可参考上文案例,2024年9月末的极端行情中,该300中性策略回撤4.59%。
四、配置市场中性产品时应注意基差情况,可以在期货贴水较小,或是处于历史合理水平时进行配置。
总而言之,若投资者在债类产品之外,希望有一些其他的稳健型配置选项,同时又能承担一定的波动与回撤,那当前可以考虑市场中性这类策略,以上的风险收益情况分析与配置建议可供参考。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重要提醒:
本文版权为好买财富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