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巴菲特始终不买黄金?

 

最近黄金市场就像坐过山车,4月22日现货黄金价格一举突破3500美元/盎司,创下历史新高,可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马上就开启了暴跌模式。

而巴菲特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谈论过黄金,并且明确表态自己不会买黄金。

关于“为什么不投资黄金”,他在2011年的致股东信中第一次给出了清晰的解释。这一观点,在金价屡创新高、避险情绪不断升温的今天,依然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01

黄金的辉煌,真的能打败一切?

回到2011年,黄金迎来了10年的超级牛市,从低位起步,一路涨至每盎司1403美元,累计上涨5.78倍,年化收益高达20%。相比之下,巴菲特掌舵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同期只上涨了70%,年化收益5%。

这样的对比,乍看之下似乎黄金胜出。然而巴菲特却在此时,选择“唱反调”。

他在致股东信中明确指出:“我们不买黄金,它既没有太多用处,也不能自我繁殖。”

巴菲特将投资资产分为三类:

第一类:基于货币的资产

包括货币基金、债券、按揭、银行存款等,这些资产看似风险较低,但在通胀之下风险巨大。他以1965年到2011年为例,指出那段时间债券收益需达到4.3%,才能勉强维持购买力不变。而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年均通胀复合增长率也在4.6%左右。

这类资产,只是维持必要的流动性,不是长期投资之选。

第二类:非生产性资产

黄金就是这类资产的典型代表。它不会生息,不会创造价值。一盎司黄金,无论你持有它10年、20年,仍然是一盎司黄金。

大多数投资者买入黄金动机,是因为他们相信对于货币贬值的恐惧会进一步升级,而过去十年都证明这个信念是正确的。除此之外,黄金价格的持续上涨本身,也刺激投资者产生了更多的购买热情,吸引了那些把金价上涨看作验证了这种投资理论的投资者更多买入。

随着“跟风”的投资者涌入黄金投资狂潮,他们创造出他们自己的真理,但这一切往往只是在一段时期内。

第三类:生产性资产

这是巴菲特真正钟爱的资产类型,这类资产在通胀时能创造出源源不断的产品,这些产品能提价保持企业购买力不变,而且只需要最低水平的新增资本投入。

02

黄金VS股票市场

让我们做一个现实中的对比:

据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地上黄金库存约为21万吨。如果按目前上海黄金每克804元计算,总价值约为169万亿元。

而2024年末A股市场总市值约为93万亿,2023年实现利润约6.2万亿;港股市值约为50万亿,利润约5.5万亿。

理论上黄金可以将两个市场合部买下,甚至还有“余额”。

但就如2012年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所说:

“把全世界所有的黄金都放在一起,大约会形成一个边长为 67 英尺的立方体。以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这个黄金立方体的价值约为 7 万亿美元。如果让我在拥有这个黄金立方体和拥有美国所有的农田、七家埃克森美孚公司以及 1 万亿美元的现金之间做出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农田可以种植农作物,埃克森美孚公司可以创造利润,而黄金却什么也做不了。”

我们拉长时间看,10年后黄金依旧只是“黄金”,而这些公司每年能源源不断产出社会所需的商品与服务,换算成利润就是120万亿左右。

回看黄金近年来的表现,从2020年低点到2025年4月高点,黄金价格累计涨幅超过74%。不少人由此认为黄金是“避险王者”。

但这就像2021年初,基金年化收益动辄20%,人人争相买入的情景一样。一旦市场热潮退去,许多高光资产都会归于平淡。

而价值投资者关注的,从来不是短期情绪驱动下的价格波动,而是资产背后的长期收益能力和内在价值。所以目前的黄金和权益,比较意义有限。

03

真正的避险,是理解风险

巴菲特不买黄金,不是因为他否定黄金在某些特殊时刻的作用,而是因为他更相信:真正的财富,是来自于资产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黄金是对恐惧的押注,而生产性资产则是对未来的投资。

所以,当你思考资产配置的时候,不妨问自己一句话:

我是在投资价值,还是在追逐情绪?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重要提醒:
本文版权为好买财富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发表。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1]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