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聪明资金正在加码ETF? | 好买研究猿专栏

 

在“万物皆可ETF”的年代,对财富管理和投资带来哪些影响呢?

01

从主动管理到ETF

去年四季度开始,ETF迎来新一轮热潮,今年在主动性基金平均业绩暂取得领先的情况之下,声音逐步变小了。

海外的历史就是从主动管理走向ETF,国内未必完全复制。但是这种势头也越来越明显。

往深一层想,从主动管理向ETF的转变,是分工的细化,是把主动管理的贝塔的剥离(绝大部分主动管理依赖于贝塔),并且剥离下来的贝塔更便宜,效率更高。

稀缺的阿尔法依然稀缺,但可能向后移,会有更大的规模效应,给予以更高的价格。

这也符合行业分工细化的特点。

ETF形成极致的贝塔,资产配置这一端通过贝塔来满足客户。

02

得ETF者得天下

从基金公司角度看,无疑也是得ETF者得天下。

基金公司ETF规模大小和资产管理规模大小保持强相关。ETF发展较快的公司,如华泰柏瑞、国泰等(目前还不在前十,但已经接近)名次迅速攀升。

数据截止:2024年12月31日;来源:WIND

ETF改变了基金公司的座次只是表象,更深次地,是它改变了财富管理的生态。

03

财富管理新法则

在“万物皆可ETF”的年代,对财富管理带来哪些影响呢?

· 理念的变化

阿尼科特?乌拉尔(Aniket Ullal)是金融领域,特别是 ETF 投资领域的知名人物,在他的《ETF 大师投资策略:构建投资组合的实践》中列出这些变化,笔者深以为然。

在传统的主/被动投资中,主动型管理告诉你不能满足平均收益,要有超额;而在被动产品,特别是宽基指数上,告诉你持有,获取平均收益就不错了。

而ETF的细化,债券ETF、行业ETF等出现,就提供了一种可能——把这些组合起来,结合了主动与被动。

ETF在投资工具的层面,不再强调寻找“牛基”、“牛股”,而是更加深入资产本身的收益率是否性价比更高。

· 研究的重点不一样

相应地,理念的变化,使得研究的重点产生变化。

有了ETF之后,类似于把主动性管理能力拆分成为了贝塔收益率,以及运用各种资产策略,即阿尔法来源。

在研究贝塔的过程中,在于研究ETF的运作能力:是否能以较小的误差跟踪基准指数?指数构建的规则是否有优势?资产的隐含收益率是多少?

在构建策略的过程中,对此类资产贝塔的来源,历史情况,展望等详尽地分析,这是在阿尔法层面研究的重点。

这种分离之后,还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能把资产的特性更好和客户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像传统那样,收益和风险特征是产品与客户唯一的联接。

举一些极端的例子,比如和宗教信仰相关的基督教价值观ETF、伊斯兰教法合规ETF,一些特殊偏好的资产类别,如性别平等ETF、素食和植物基ETF等等。其实,一些行业类的ETF,也处于这样的位置,如太空探索ETF、水资源ETF等。

04

ETF 投资

对于客户而言,改变也是显著的。

ETF的费用通常远低于主动管理基金,这种低成本特性使得投资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市场敞口,从而提升净回报。

主动管理基金的回报通常包含市场整体表现(贝塔)和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阿尔法),这两者往往难以清晰分离。而ETF通过跟踪特定指数,剥离了阿尔法部分,仅提供贝塔敞口。这使得投资者能够更清晰地分析和归因投资组合的表现,明确区分市场风险和主动管理带来的超额收益。

此外,ETF的透明度和灵活性使得投资者能够更好地构建符合自身偏好的投资组合。

但这些,也对客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对理财目的更清楚、偏好更明确等等。

05

小结

总之,ETF的出现,它不仅仅是增加了一类产品,而是可能重塑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生态。

更深一层地,它对研究重点、组合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客户降低了费用,便于归因,能更好地构建符合自己的偏好的组合。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重要提醒:
本文版权为新方程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发表。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1]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