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世纪前沿,看量化私募的崛起与迭代 | 好买研究猿专栏

 

2024年,A股各宽基指数普遍实现正收益。与此同时,虽然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但量化私募整体仍实现了正超额。系统性收益(beta)与超额收益(alpha)的双重加持下,量化私募指增产品再次交付出了极具竞争力的业绩。

另一方面,随着中证A500指数诞生以及指数投资风潮的兴起,指数增强这类产品也正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

但是,指增产品背后,是复杂的量化算法与模型,模型背后,则是国内一批批量化人才长期的耕耘和角逐。

量化指增产品是如何迭代与发展的?国内量化赛道如何冲天而起,头部量化私募又怎样在这场竞赛中冲向前沿?

以下,我们从一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百亿量化私募出发,掀开量化策略发展的画卷。

透过世纪前沿,看量化前沿。

01

道路的起点期货市场掘第一桶金

世纪前沿的两位创始人,吴敌和陈家馨,2010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相识。陈家馨高中时即接触股票投资,大学时期报考了计量金融专业,在学校时就痴迷于自己写代码,做股票交易模型。吴敌本科就读于中科大计算机专业,2010年时正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兴趣是泡在实验室里开发量化投研工具。

2013年,陈家馨带着丰富的量化策略经验和成果,吴敌则携多年锤炼的投资研究工具,两人共同加入了一家香港的平台型投资公司,投身于商品跨境套利业务。

吴敌和陈家馨将他们在实验室中开发的工具和模型成功应用于实战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过一年的运作,他们的策略实现了较高的年化回报率,同时将回撤幅度控制在了较低的水平,表现较为稳健。随着业绩的提升,他们负责的资金规模也逐步扩大。

2015年,吴敌与陈家馨开始自己组建团队,用量化方法,在内地期货市场捕捉交易机会。组建团队之初,吴敌与陈家馨便使用了“世纪前沿”这个名字。对于全力以赴追求前沿的人来说,“世纪”代表着时间上的无限延伸,“前沿”则象征着研究上的不断突破,这正是他们的追求所在。

2018年,世纪前沿正式登记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吴敌与陈家馨开始拓展更丰富的策略产品线,由小团队的自营,迈向公司化的资管。

02

人才要绝对合适策略要绝对合格

世纪前沿,从一个小规模的自营团队转变为有稳定盈利模式的资产管理机构,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吴敌和陈家馨最先做的是扩充人才。

世纪前沿吸收人才,既靠业内前沿的激励模式,也靠团队一致的价值观和梦想,为每一位步调一致的队友提供专业的培养体系、不设限的发展空间以及极高的投研自由度。随着世纪前沿团队规模的不断扩大,更多擅长策略开发的量化研究人才纷纷加入。截至2024年底,公司来自北大清华等国内外名校的投研人员占比已达70%以上。

世纪前沿致力于打造有战斗力的协作式团队体系,让团队成员之间打破信息壁垒,在每一个层面更加鼓励大家去交流。因为在更多的交流里面,才可能突破自己的一些想法的盲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协作式的上限是更高的,团队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梳理整个体系,让同事们去熟悉彼此的交流方式、风格等。但是优势在于,在后续的持续研究上,能够拥有更高的上限,具备更长期的竞争力。协作式文化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并确保了较高的稳定性。因此,世纪前沿团队的整体流动性在行业内明显较低,这也是世纪前沿自成立以来的优势特点。

招兵买马的同时,世纪前沿的量化策略也在不断迭代。

做量化就像做科研,量化机构的长期竞争力必然就是长期持续研究迭代更新的能力。所有科技类型的公司都一样,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硬件企业,大部分的资本开支都是用在研发上的,这也是他们的核心部门。对于量化来说也一样。其实世纪前沿更像一个科技公司,而不是一个投资公司,本质上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怎样能够持续不断地去研发更新迭代。长期来看,想要在行业内保持稳定获取超额收益的竞争力,各个环节的软硬件实力都至关重要。

03

量化起高楼欲速则不达

量化机构,拼尽人力、物力、算力做投研,归根结底是在两个方面竞争,一是扩展信息获取的广度,二是提升信息提取的纯粹度,即保证提取的都是有效信息而非噪音。

广度层面,投入产出见效快,能快速形成规模;而纯粹度层面,则更考验匠人精神,显效慢、反馈慢,但能为未来打好更坚实的基础。

以多因子模型为例,快速地拓展数据源、短时间内形成一定规模的因子库并不难,并且通过因子的快速扩充,也能构建一个中规中矩的模型。但快速达到60分的水平之后,想继续向上精进,每多得一分,都困难重重,因为根基不够,因子不纯,噪音积重难返,这条看似容易的道路只会越走越难。

而世纪前沿选择了另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在拓展策略的过程中,世纪前沿没有求快,而是非常强调信息提取的纯粹度,在开发每个因子的时候,力求把因子的质量做到最高。一个因子做精做细、打磨好之后,再去挖掘新的因子。

在世纪前沿多因子模型中,入库的因子必须具备严密的逻辑性和可推敲性,以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是世纪前沿量化研究的核心特点,追求质量而非数量,更在意因子底层的逻辑和质量,更加注重因子可解释性。可解释性好的因子在未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会更好,且未来如有问题,可以针对性地找到背后的原因并做相应处理。

“量化投资最关键的就是初期的框架搭建,一开始进度可能很慢,但不能急,如果刚开始一味追求速度和广度,这很可能将整个模型的性能锁死在一个二流的水平。所以我们愿意去长期投入,慢工出细活,慢慢打磨模型,把每个因子、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做纯粹、做好。然后再扩充广度,一步步去逼近业内最前沿的水准。”陈家馨是这样表述的,世纪前沿也在以这样的步伐推进。

与此同时,随着规模的增长,策略表现对组合管理和风控带来了更高要求,因此,组合优化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做组合管理需要具备深远的视野,因为其带来的效益在短期内可能不明显,甚至有时会降低短期收益。然而,从长远角度来看,它能够增强整个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并有效降低遭遇极端风险的可能性。在当前投资环境中,安全性和稳定性日益成为核心议题,对风险的重视不仅有益于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也有利于公司的持续稳健发展。

量化投研就像修高楼,打好“地基”是关键。世纪前沿不急着向上盖楼,而是持续稳固夯实地基,起初进度也许会相对缓慢,但长远来看,这样盖出来的楼会在稳度与高度上胜出。

04

最初心,最前沿

回过头看,如今的世纪前沿,最初的起点,可能就是十几年前,香港中文大学校园里的点点火花,是陈家馨对量化投资的兴趣之火,是吴敌痴迷于技术的研发之火。

其后的道路,在期货市场掘第一桶金、从自营向资管进军、将量化策略向全频段拓展、搭建团队、运营产品、治理公司等等,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无数个团队都在量化这条赛道上,拼速度、拼深度、拼广度。为何世纪前沿能一步一步成长为如今群雄逐鹿的一方力量?

这个问题都没有简单答案。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世纪前沿也好,其他百亿量化私募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点:

都是从最初心,以最速度,奔向最前沿。

这个初心,未必是为了能赚多少钱,未来能有多大的成功、多大的规模。或许起初会有些许设想,但就像马拉松运动员一样,在赛前或许会想想奖杯和荣耀,但当他跨过起跑线的第一步开始,他脑子里想的只有,如何跑好这段赛程,如何领先一点,再领先一点,逼近前沿一点,再逼近前沿一点。

前进的速度,也并非仅仅是靠人力、物力、软硬件设备更迭来维持的,而是靠求知、探索、竞胜、精进等等一系列强烈的念想驱动的。

超额、回撤、胜率、规模等等一系列数字,是定量的、可观的事实。而在这一系列可见的数字背后,量化行业的剩者与胜者,是一个个保持初心、不畏变化的团队。未来的超额怎样,与过往的超额数字有关,但更具决定性的,则是这个坚韧的团队与他们灵活的应变。

让我们继续见证,看这个时代,中国量化的前沿,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重要提醒:
本文版权为好买财富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发表。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1]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