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绩有起伏,投资有年景,但碰上“跑路”的公司,那就血本无归了。
今年和去年都有投资碰到这样不幸的事情。如何发现造假,避免这种0-1风险呢?做到以下三点,可以规避大部分。
接受“平庸”
假设有如下图两只基金,年化收益差不多,都是15%左右,基金A和基金B,你会选择哪支呢?
基金A波动小,不惧牛熊,一路向上,基金B虽然很好,但波动幅度大很多,如果用指标来看,前一个SHARPE值达到了4倍,而后一个只有1左右。
不甘平庸者会对基金A心有所属,因为基金B太普遍、太平庸了,只比指数好一些,指数跌也跌,跌得小一点,指数涨也涨,一般也涨不过。
但仅从曲线上,基金A是一个异类。投资就是一个风险换收益的活动,没有波动的收益,只是把风险藏在曲线之下,组合之中,人们容易忽视的地方。
风险不会消失,但是会阶段性隐藏。
假装你才四岁
每个家长都知道,四岁的孩子有问“为什么”的习惯,一遍又一遍地问,直到耗尽父母的知识储备。
问自己四五遍“为什么”,是测试你自己(或别人)的知识极限的好方法。
如果基金有神奇的方法让净值一直上涨,那么你应该问为什么?如果他问答是一套自己的体系,那么,你就要追问一句“为什么只有他们能掌握”。
如此这般。
丰田公司有5why分析法,又称“5问法”,也就是对一个问题点连续问为什么(WHY),直到找到真正原因的方法。很有可能,你永远不会有机会问第五个为什么。不知道自 己在说什么的人很少能连续两次回答清楚“为什么”。
对于成人来说,装聪明似乎很容易,但回到“四岁的无知”却困难重重。这时候要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我不知道,也不在乎;“我不知道”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长期跟踪,三思而行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长期跟踪,三思而行”。这好像适合任何“骗局”。
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你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人”。
正常情况下,买一只存在多年,穿越牛熊的基金是稳妥的选择。踩坑的产品往往都包装成“机会”、“过了这村没这个店”、“内部产品,马上封闭”等等。
“十个车祸九个快”,踩坑的产品大都是匆忙上车的结果。
另外,在买产品的时候,千万不要“冲动消费”,要理性分析。
《投资的怪圈》中说,面对机会,要评估两次再出手。
如果你曾经亲眼见识过一位木匠大师的工作,那么你就会注意到他造成的废料或废木头是多么少,因为他在切割前会非常仔细地测量。
所以,在首次对一只股票进行评估之后,你不妨多评估一次。
行为金融学作家加里·贝尔斯基(Gary Belsky)和心理学家托马斯·基洛维奇(Thomas Gilovich)建议,为了降低“过度自信”的程度,要将其削减25%。比如,如果你评估一只股票的价值是40~60美元,然后将每个数字削减25%,形成了30~45美元的新区间。
这种保守的评估会帮助你避免被自己的过分自信冲昏头脑。
我们在投资时,面对股票是如此,面对基金也一样,它们只是管理财富的工具而已。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并自行承担投资基金的风险。高端合格投资者要求: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条件。即: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好买提醒:本文版权为好买财富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