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辰资产:优质中国资产已非常值得关注

 

2024年3月,随着春节后投资者情绪的快速修复告一段落,市场整体表现归于平稳,但其中仍不乏结构性亮点。北向资金流入A股市场和新成立的偏股型基金份额回升,证监会也进一步出台文件加强监管,稳定投资者情绪和预期。

从一季度的部分宏观数据中我们能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更为可喜的是结构上不仅反映出经济结构转型初见成效,全球制造业的整体复苏有望继续带动外需的改善,清明假期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也在显著回暖。

虽然中国经济这列火车的前方尚存阴霾,但持续向好的边际变化依旧带给市场不少曙光。

本期《基金经理有话说》为大家分享勤辰的基金经理们2024年3月的月度观点。

01

崔莹:成长方向并不缺乏机会,绝对收益型产品核心是回撤控制

市场回顾:

2022年以来红利类资产一枝独秀,持续提供赚钱机会,成长类资产整体承压,但是并非完全没有机会。人工智能,机器人,电力设备,中药等成长板块都阶段性提供了较好的收益机会,上涨空间不输红利类资产,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行业轮动加快的背景下持续性偏差,以及阶段性回撤远大于红利类资产。所以对于我们来讲,核心是如何调整投资框架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坦率的说目前没有特别好的应对方法,现阶段主要是降低个股仓位调整幅度,尽量不错失主要的产业趋势机会。

绝对收益型产品的核心是回撤控制,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净值下跌之后需要更大幅度的上涨才能填坑;第二层逻辑是人性决定了我们天然喜欢追涨杀跌,所以从净值曲线到投资者收益之间天然存在损耗,而回撤越低这种损耗大概率就越小。在风险承受能力更低的情况下,控制好回撤是绝对收益型产品的生命线。

市场展望:

2024年后续依次看好的方向:
1、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TMT行业:人工智能的影响不仅限于GPU产业链本身,或会逐步扩展到数据中心的重构、电网建设等领域,从而带来更广泛的产业链投资机会。
2、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出口产业链,分散在机械,医药,轻工等行业
3、全球定价的资源品
4、高股息资产

02

林森:盲目乐观和悲观都不可取,优质中国资产已非常值得关注

市场回顾与展望:

不论是2024Q1超预期的经济数据,全球制造业的回暖趋势,还是优质企业优秀业绩和股东回报的持续兑现,都值得大家振作一下。当然,对于我们偏逆向的投资策略来说,中国资产显著低估的价格是更为关键的利好。我们不需要去以赌博的心态押注未来一段时间某些行业或风格的表现,分散的资产配置有助于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时刻在场的状态。正如华尔街的一句经典谚语所说:“华尔街有胆子大的交易员,也有年龄老的交易员,但没有又老又胆大的交易员。”每一种资产和策略的背后总有你预期的回报空间和需要承受的不足,我们没有办法掌控市场beta的走向,但从相对价值的角度,中国的优质资产现在已然非常值得关注。

或许投资者仍在担忧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一些中长期困境,但一方面,这些所谓的困境是否应当让许多经营稳健,行业格局清晰的优质龙头跌至目前的价格值得商榷,另一方面,从全球的竞争力来看,在困境中中国的产业集群仍在保持自身的优势,国内和对外的营商和制度环境也在持续优化,房地产对经济的拖累已经显著减弱,是否应当直接类比30年前的日本也有待讨论。况且邻国日本近几年权益资产的表现或许会让更多人意识到,影响资产价格的因素不只有GDP增速这么简单,股东的回报环境往往是更加重要的因素,这一点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市场同样显著,而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也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去年下半年开始推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地。盲目的乐观是不可取的,盲目的悲观也会让人错失重要的机会,尤其是当好的变化已经在持续发生中了。

03

张航:我们始终寻找的是在不同环境中能持续长大的优秀公司

市场回顾:

3月主要宽基指数均先涨后跌,全月基本持平或者在正负0.5%左右。从结构上看,中小盘领涨,科创板领跌,红利指数有所调整。

市场在3月前半段延续2月以来的反弹,后半段主要为震荡行情,其间“AI产业链”和“全球再通胀”是较为热门的两大交易主线,中美市场皆如此,新一轮的AI科技革命和全球资源再定价或会成为资本市场中长期的核心叙事。

2023年开始一路走高的高股息板块近期有所调整,主要原因有二:

· 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股息率的自然降低会导致部分资金获利卖出;

· 高股息的基础是企业具备稳定的盈利和现金流,是生意的质量和企业持续的竞争力,背后依然需要我们对企业基本面扎实而持续的研究和跟踪,而不是根据行业标签或者跟随大资金买入就能躺赢的。根据近期已经发布的财报,煤炭、银行、运营商等几个传统高股息板块中的一些公司的盈利和现金流是受到挑战的,持续分红的能力可能需要打折扣。我们更倾向于从竞争能力和经营周期的视角去挖掘更多未来具有高分红潜力的公司。

市场展望:

春节前小微盘股的大幅下跌和2021年春节后抱团核心资产的泡沫破灭有类似之处,都是风格周期的极致体现。核心资产或者“茅”指数泡沫破灭至今整整三年,也难言完全出清,一批优秀的公司用顽强的业绩增长和股价的适度调整消化了泡沫化的估值,而有些公司的行业格局、竞争力都已今非昔比,甚至有些在当时看来具有宽广护城河和持久生命力的商业模式都已处境艰难,最终业绩不断下滑,估值反而越来越贵。核心资产总体是中国更为优质的一批公司和商业模式,其消化泡沫的过程尚且如此漫长和痛苦,何况是未来不确定性更高、抗风险能力更弱的小微盘公司。

乐观的一面是风格因素导致的系统性下跌中,一批有基本面支撑的个股被错杀。去年我们关注了一批股价处于底部的优秀公司,其中也包含不少中小市值公司。其估值已经达到合理偏低的水平,并且经历春节前后的剧烈波动,目前价格依然普遍比当时低30%以上,估值折价的回归,加上未来几年的业绩增长预期,或许会带来一次系统性的大赔率机会,这是坚持主观选股策略的我们久违的兴奋时刻。

我们关注市场风格的变化,但风格不是我们选股的核心因素,我们始终在寻找的是在不同环境里能持续长大的优秀公司,而不论其行业和规模大小。

04

陈超:部分产业有望在2024年进入业绩加速释放期

市场回顾与展望:

从成长股投资的角度来看,有一些确定性的产业机会正在进入兑现期。2022-2023年的A股市场投资之所以进入了“Hard模式”,我们认为是由于在过去的两年里,茅指数和“新半军”等产业由基本面的上升螺旋阶段进入了水平螺旋阶段,基本面继续上行的动能不足,但估值领先于基本面上涨,因此过去2年股价表现成为典型的“昨日黄花”。而新的产业趋势(主要指AI、创新药、智能驾驶等科技成长方向)还处在酝酿阶段,量变在积累,但是还没有达到形成质变的程度(比如经营业绩加速释放)。但是通过持续的产业交流,我们发现一些产业在2024年有望进入业绩加速释放期,同时估值尚在中枢偏下的位置。

有一些产业链条比较短但进展快:比如创新药。我们在2017年还在担忧中国没有真正的创新,2023年我们就已经有了10亿+美金的出海品种,以及多个全球研发排名领先的创新品种。这些公司的业绩有望在2024-2026年进入兑现周期。另外还有一些机会链条比较长:比如AI产业链。AI不仅具有和新能源媲美的链条长度,且拥有比新能源更加广阔的链条宽度。但是目前看产业也许在即将爆发的位置,从确定性的角度看还要等待终端需求的爆发,上游产业“卖水人”的逻辑还在,但是“卖水”的持续性最终要看终端应用的落地。不仅如此,出口、县域经济等一系列需求的变化,都带动了一些新的成长股投资机会。

从价值以及传统产业周期的角度来看,上游供给不足,中游供给过剩的逻辑还在演绎。上游供给不足的情况谨慎预计可能会再持续1-2年时间,部分中游行业的供给去化已经基本完成,当下的市场定价与行业现状基本匹配。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勤辰资产,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1]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