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中,再平衡:2024年二季度资产配置指南 | 好买研究猿专栏

 

写在前面:

2024年一季度的关键词是“波动”和“分化”,A股的波动、量化超额的波动、股票与债券的分化、国内股市与境外股市的分化等等。

2024年一季度有几个历史之最,比如国内国债长端利率达历史最低,量化超额出现历史最大回撤,境外美股、日股持续创历史新高等等。短短一个季度,我们就见证了许多数十年来的极值,这既引人感慨,也应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究竟面临怎样的投资环境,又该如何适应这个环境?

首先,这是一个波动的时代,就像绷紧的弹簧,能量注定会以某种形式释放。一季度的A股波动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风险释放的过程,也向我们展示了脆弱的投资是如何在极端行情中崩溃的。

浪成于微澜。当悲观预期与亏钱效应将股市负反馈推向极致时,雪球的集中敲入,成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而后是基差扭曲,中性产品陆续平仓,由此开始引发量化资金的踩踏和超额的大幅回撤。

当市场恢复正常之后,指数与量化超额都开始反弹,而雪球类的结构化产品则倒在了几个标准差之外的小概率事件里。

不敬畏市场者终会被市场教训。尤其是在经济中期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的波动时代,成败不在于谁会进攻,而在于谁会防守。

其次,这是一个分化的时代。国内股票与债券的分化,国内股市与境外股市的分化,2024年,这种分化并未收敛,而是在2023年的基础上加剧了。

资产表现的分化是表层现象,而现象背后则是当前独特的历史背景,是国内经济的特殊阶段,是国际形势的特殊环境,是国内与国外经济、政策周期,文化、意识形态的差异。这些底层因素改变前,分化难言终止。

另一方面,波动与分化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会。波动的一面是风险,另一面则是弹性;而分化的一面是单一押注的凶险,另一面则是多元配置的效益。所以波动与分化的时代,也恰恰是资产配置大有可为的时代。而我们也应认识到当前的独特环境,跟上变化,走出舒适圈,在资产配置层面,尤其是在风险资产与稳健资产的统筹上,在国内资产与境外资产的配比上做出更加合理的平衡。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看2024年第二季度的资配思路。

01

2024年二季度资产配置观点

02

国内宏观
经济复苏态势较弱
中长期关注结构亮点

要点速览:

1.2023全年GDP实际增速4.2%,四季度消费贡献最大

2.通胀低位震荡,实际需求待改善

3.货币定调宽松,流动性整体充裕

2023年全年看,国内名义GDP的增速为5.2%,但实际的GDP增速为4.2%。从平减指数来看,四季度的平减指初值为-1.43%,较三季度更低。另外从分项看,23年四季度消费贡献4.16%为最大分项,投资贡献1.2%,净出口贡献-0.16%。

通胀方面,24年2月CPI同比为0.7%,核心CPI为1.2%,均高于前月值;2月PPI同比为-2.7%,较前月略有回落。通胀持续处于底部状态,主要原因为实际需求不足,同时较弱的需求下仍存在一定的通缩隐患。中长期看,在地产政策改善,“三大工程”及广义赤字率有望提升的背景下,实际需求有望得到改善。

流动性方面,一季度央行宣布降准0.5%,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并于2月20日下调5年期LPR报价25bp至3.95%。同时,24年2月M1 由于春节错位效应较1月份下降明显,M1-M2剪刀差较上月也明显扩大,货币活化程度变弱。综合来看,货币政策的宽松信号明确,流动性整体充裕,但社融结构一般,广义流动性有待改善。

对于房地产,自24年3月份以来,在政策宽松强刺激的背景下,高频数据显示商品房成交数据持续改善,地产下行趋势有所收敛。然而,当前房地产债务困境依然是困扰房地产行业的主要矛盾,在销售端压力,烂尾楼风险等因素影响下,地产行业问题仍然较多,后续需保持对地产数据持续关注。

总体而言,当前经济基本面复苏动能较弱,地产数据尚未得到实质性改善。需求不足叠加通缩隐患,经济复苏动能仍需密切关注。此外,流动性整体充裕的背景下,结构增量仍是重点。后续,需要观察经济和盈利数据好转等积极因素的持续性。中长期而言,经济以“高质量发展”为基调,政策引导结构转型过程中,托底确定性较高。

03

全球宏观

美联储降息态度谨慎

日本结束负利率时代

要点速览:

1.美国CPI下行速度趋缓推迟降息

2.日本走出通缩,印度GDP增速较快

美国2023年四季度GDP实际初值季调环比折年率3.3%,增长表现强于市场预期。其中,个人消费支出对GDP的正贡献最强,且消费增速平稳,居民消费预期较为乐观。

通胀方面,在达到美联储通胀目标前,美国CPI降速趋缓。就业方面,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处于“供给<需求”的状态,预计在24年总体就业情况相对仍有韧性。

从美联储加息动态看,3月美联储FOMC会议连续五次维持利率不变。FOMC会议也反映出美联储对经济增长边际更加乐观,同时考虑到通胀粘性较强,预计美联储对后续开启降息将会非常谨慎。

日本经济改善,日央行3月宣布结束负利率政策和YCC,并表示将停止继续购买ETF,同时逐步减少对商业票据、企业债券的购买。但总体来看,预计本次日央行政策调整的影响有限,对日本股市的影响也相对有限。

欧洲经济稍显疲态,通胀放缓打开政策空间;德国陷入衰退边缘,但GDP受益于汇率反超日本;印度GDP增速较快,人口优势明显,但制造业发展任重道远。

04

股票

A股向上修复空间较大

盈利预期改善或利好美股表现

要点速览:

1.A股估值优势明显

2.量化短期调整后反弹显著

3.盈利预期改善或利好美股表现

(一)中国股票

今年以来A股大幅波动,上证指数延续涨势,科创50领跌。风格上,大盘风格延续占优,价值风格占优。同时,板块分化明显,金融地产、上游资源大幅领跑,制造、消费表现不振,1月市场情绪悲观下TMT跌幅较大。

从股债性价比看,当前风险溢价历史分位数达94.2%,代表股市当前相对债市估值偏低,对应未来一段时间内股市相对债市的超额收益可能走高。

从盈利角度看,当前企业盈利受PPI、库存低位震荡的影响,未来随着有效需求改善,二者有望带动A股整体盈利的改善。

从估值角度看,当前市场估值整体处于偏低水平,其中创业板指估值仅处于近七年3%的分位位置。此外,多数宽基指数也位于历史较低水平,A股整体估值优势明显。

从流动性角度看,今年1月底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由弱转强。当前,股市已维持较长时间的震荡磨底,市场流动性出现典型的底部特征。

量化股票策略方面,回顾2024年一季度,量化经历了一波极端行情。受雪球敲入影响,许多量化中性产品被迫平仓,对小微盘股造成流动性冲击,引发进一步流动性踩踏,众多量化管理人创下了历史最大超额回撤。

展望二季度,小票前期市场风险有所出清,量化反弹显著,净值快速修补。小票的流动性在最近的行情中有所回落,释放了部分拥挤度。另外,全市场截面波动率近年来呈现下行趋势,Alpha空间有所沉降。市场结构方面,500指增由于较为均衡的行业配置以及全市场范围的选股空间仍将是量化的主赛道。

投资建议

1.后续国内PPI和库存触底反弹有望带动A股盈利整体改善,需持续关注财政和产业政策方向和执行力度;权益市场估值普遍较低,具有较大的向上修复空间;股市交投重回活跃状态,底部特征明显。总体看,市场下行动能和空间较为有限,机会大于风险,建议对权益类基金提升关注度。

2.结构上,2023年以来价值风格领跑,成长赛道尚未形成合力,顺周期表现一般,科技板块产业催化强劲;AI产业趋势明确,相关板块有望广泛受益。建议以低估值、高分红、现金流稳定的策略和产品打底,精选科技类资产,顺周期等待右侧布局。

3.目前,量化策略仍然处于市场红利期,量化策略的超额具有配置性价比优势。在市场相对估值低位,中证500指数兼顾了行情的弹性和行业分布的均衡型,推荐风格均衡的中证500指数增强策略。


(二)海外股票

年初以来,美股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强势表现。宽基指数中,标普500指数略好于纳斯达克指数。风格结构方面,受益于AI概念的提振,成长风格继续领跑。

从估值看,纳斯达克的滚动五年分位估值稍高,为96.7%;标普500和纳斯达克的滚动十年分位估值分别为79.2%和98.4%,估值略贵。从盈利看,标普500及大部分行业一致预期EPS的YOY持续改善。从流动性看,全年通胀粘性背景下,美联储降息有延后可能,流动性驱动力或有不确定性。

投资建议

1.当前美股各行业估值有所分化,信息科技、医疗、通讯等行业估值较高,后期需关注其估值变化。同时,盈利预期改善有望从分母端利好美股年内表现。流动性上,通胀粘性背景下降息时点恐延后。

2.中长期而言,由AI推动的成长股仍有望成为未来主线,AI也有望成为美股创新及企业价值的代表产业。

05

固收与中性

国内长短端利率下行

美元货币基金配置价值仍较高

要点速览:

1.国内利率债和信用债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大

2.警惕政策调整对城投债估值影响

3.美元货币基金配置价值仍较高

(一)中国固收

中国宏观经济处于弱修复状态,经济增长速度减缓,资金面较为宽松,加上债市“资产荒”和配置需求较强,利率债及信用债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大。

国债方面,近期长端收益率已达历史低位,短端亦快速下行,期限利差收窄。城投化债利好逐步落地,加上2023年末至2024年年初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信用债收益率下行明显,信用利差收窄幅度较大,低等级、中长端表现尤甚。

城投债方面,化债政策效果明显,市场对于城投债信用缓释预期一致。当前短端和长端信用利差已极度压缩,需警惕经济政策超预期调整造成短期无风险收益率抬升对于城投债估值的调整。总体操作上不建议拉久期,并对公益属性强的城投可进行一定下沉。地产债方面,地产企业偿债压力仍高,相关债券价格波动也较大。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可以低仓位博弈短久期债券。对于稳健的投资人,依然建议谨慎持有。

投资建议

1.三季度,基本面数据有所好转,但仍属弱复苏阶段。9月以来,债券供应量上升叠加汇率扰动,市场资金面始终位居紧张状态,短端收益率波动上行,预计央行仍会维持货币政策的宽松,但债市整体走势预计偏震荡。

2.各省市短期内发行再融资债券规模已突破万亿,同时中央财政公布将在四季度增发国债1万亿元,叠加缴税及汇率压力,年底资金面仍面临考验。四季度央行是否会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成为市场关注焦点,预计货币政策有望继续保持宽松。

3.投资上,建议规避重仓尾部城投和民企标的的产品。当前城投平台再融资较为稳定,违约风险降低。地产行业销售疲软,仅存的民营地产偿债压力较年初有所上升,债券价格波动较大。


(二)美国固收

2月以来,美联储再度释放鹰派信号打压过度乐观的降息预期,加之通胀数据以及非农数据均有所超预期,美债收益率震荡上行突破4.3%。截至2月29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约4.25%,2年期约4.64%,10年-2年美债收益率倒挂利差走阔至39bps左右。

利率债方面,预计短端利率债收益率会保持下行趋势,而长端收益率预计全年依然会呈现波动。此外,美国信用债估值仍具吸引力,海外高收益债券违约率未明显提高,短期内信用风险可控,但需关注基本面的变化情况。

投资建议

1.美联储货币政策短期尚未转向,基准利率维持高位的背景下,美元货币基金的配置价值依然较高。

2.当前美国信用债收益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但在降息前预计市场仍表现为震荡,建议提前布局。当前中、短久期投资级债品种确定性较高,而对于长久期品种,若接下来降息预期进一步明确,则可适当增配;同时欧美信用风险总体可控,可适当配置相对优质的高收益债资产。

06

CTA

弱现实影响商品波动

中长期看好策略环境持续改善

要点速览:

1.市场成交活跃度仍处低位

2.春节开工或带来一定的持续行情

年初,市场成交持仓比处于低位。商品市场波动率约10%水平,位于历史25%分位数以下。展望2024年,随着情绪回暖,商品成交活跃度或有所升温。

宏观层面,美国经济仍具备韧性,海外需求得到支撑,国内政策预期有所强化,有利于推动商品市场供需变化。另外,春节以后的经济活动可能会给期货市场带来一定的连续行情,整体利好CTA策略,可保持关注后续的CTA表现。

产品层面,CTA产品的年度收益分布极不均匀,长期来看,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从CTA与股票相关性来看,两者长期保持低相关性,故CTA策略在资产配置层面的意义更大。

投资建议

1.整体而言,商品市场活跃度有望提升,中长期看好CTA策略环境持续改善。

2.潜在风险:海内外宏观经济仍面临着不确定性,政策博弈加剧的背景下价格扰动或增加,对CTA策略来说可能会带来磨损。

07

股权

投资节奏继续放缓

资源持续向硬科技倾斜

要点速览:

1.2023年股权投资节奏继续放缓

2.市场资源持续向硬科技产业倾斜

2023年,投资率例数、投资金额连续两年下滑,但降幅较2022年收窄,国有背景投资机构保持较高活跃度。结构上,半导体及电子设备、IT、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三个行业是2023年最火热的领域。

并购方面,2023年中国企业参与的并购交易活跃度稳步提升。其中,国央企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核心竞争力,龙头企业产业整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目的的并购仍是主要构成。被并购企业领域仍以科创领域为主。

投资建议

1.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从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转变的过程中,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正在有序转换,一级市场坚定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巨大助力。2023年,一级市场估值回归合理区间,当下或是一级市场“播种”的好时机;同时,我们也建议充分认识到潜在风险,选择有自我造血能力的科技企业。

2.建议关注:1)在泛科技领域持续挖掘兼具产业深度和投资经验的少数股权投资管理人;2)有丰富项目运作经验和退出业绩的并购基金管理人;3)具备账面折扣、回款速度、爆发潜力等方面优势的S基金机会。

08

保险

“报行合一”全渠道落地

内地赴港投保仍有自然需求

要点速览:

1.全渠道正式执行“报行合一”

2.增值服务将体现保险的差异化竞争力

3.内地高净值人群对储蓄险仍有需求

国内市场,23年9月人身险银保渠道正式执行“报行合一”政策。“报行合一”将降低保险公司实际上的销售费用、负债成本,有利于保险公司可持续发展。但对一些中小公司来说,如何提高自身除价格以外的优势将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

未来,“保险+”趋势明显,即保险产品加增值服务,提供给保险消费者的是依托于保险产品的风险控制和解决方案,增值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保险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

海外市场,据估算,内地赴港投保寿险新造保单保费约$590亿,虽然投保规模逐季回落,但是储蓄险占比有所上升,这也说明内地客户对储蓄险仍然有自然需求。

投资建议

1.“报行合一”规范保险行业,对收益型和保障型的保险产品均有影响。根据个人需求,建议在政策全面落地前,寻找合适产品配置;可关注分红型的增额终身寿险,该类型产品受各类政策影响较小,可作为具有安全属性的储蓄账户,锁定长期收益。

2.大陆赴港投保需求度释放后有一定回落,但高净值人群对储蓄险仍有需求。储蓄险功能灵活,可提供储蓄以外的保单功能,建议关注收益的同时可选择具有特色功能的储蓄险。

09

家族信托

信托行业深化转型

香港新投资者入境计划细则公布

要点速览:

1.建立信托特色的资管信托产品体系

2.香港投资身份规划3月接受申请

2023年,境内信托公司利用起步门槛为1000万家族信托业务线上积累的专业能力和经验优势,逐渐将境内家族信托架构的风险隔离和传承功能向下辐射到更广大的财富人群。委托资产类型上,客户委托仍然以现金等金融资产为主,但类型也在逐步丰富多样。在家族信托底层的金融资产投资方向上正逐步向股权投资、FOF投资、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等方向演进。2024年,信托行业将尝试打通“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信托服务。

国际身份规划方面,香港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细则公布,门槛增至3000万港币,2024年3月1日开始接受申请。希腊计划进一步提高黄金签证的投资门槛,核心区域门槛或从50万欧元提升至80万欧元。澳大利亚于1月22日取消188类别签证,又称为商业创新和投资计划(BIIP),此前188C重大投资类别受中国富裕投资者青睐。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并自行承担投资基金的风险。高端合格投资者要求: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条件。即: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好买提醒:本文版权为好买财富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发表。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1]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