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尚资产:我们还看好中国CXO吗?

 

CXO是医药行业中非常重要的子版块。从19年到21年年中,涌现出了众多大牛股,而从21年中到现在,板块整体大幅回调,众多个股基本面屡创新高(部分得益于新冠催化),但股价却节节败退。

众多资金多次抄底的理由,很大程度是因为“便宜”,在这里,每个投资人对“便宜”的定义又不同,有算表观的、有看一致预测的、有剔除新冠的,有看PEG的、有算DCF的、有甚至说应该看PB的。价值投资者在努力寻找着自己的定价锚。

近期,因为减肥药的热点,将CXO再次推到市场关注的焦点,我们也在不断思考CXO究竟应该把握什么?

01

CXO的生意模式是什么?

CXO是医药合同外包服务,伴随着创新药研发、生产全过程。中国的CXO企业历经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第一第二梯队的企业,基本已经形成了从临床R端到生产M端的平台化能力。

从方便理解的角度,我们做了个业务维度的划分,并定义不同业务模式的驱动力和差异点:

临床前CRO:轻资产+人力密集。从5千到1万个化合物中,选定1个进入临床。在动物身上,完成毒理、药理、成药性研究。

临床CRO:资源属性+人力密集。进行人体试验,临床CRO有一定的中介属性,对接优质的临床医院和有潜力的创新药。完成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进行临床数据统计和分析。

实验室CMO:轻资产+人力密集。完成候选化合物的加工(供货),并供应给临床前CRO进行试验(服务)。实验室CMO和临床前CRO资产属性类似,产能往往融合。

工厂CMO:重资产+资本密集。化学药因化学反应可拆成多步,供应体系通常更分散,中国CMO正从小批量起始物料向商业化制剂代工升级;生物药涉及微生物培养繁殖周期,供应体系更加集中。

从成长路径的维度,中国的CXO企业又可以划分成几种成长路径:

• 漏斗模型:从最前端研发R端起家,从客户早期业务开始,随着药物研发进程,逐渐向后覆盖生产M端。

• 从CMO到CDMO:从后端大批量代工生产M端起家,向前端的工艺开发D端业务延展。

• 从原料药到CMO:从工艺要求低的原料药起家,向工艺要求高的专利药M端业务延展。

• 从小分子到大分子和CGT:小分子CXO产业链整体竞争激烈,增速低,多家企业都在向大分子和CGT进行业务延展。

• 细分赛道精品类:做药物开发中的某一个环节、或者某一个技术,通常业务天花板有限。

基于以上多维度的划分,我们大概可以给每个CXO公司打上一些标签,比如“核心能力”、“延展能力”、“技术平台”、“规模化”、“人力”、“产能”等等。

02

 复盘历史,中国CXO在过去几年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CXO的发展,永远伴随着药物的发展史: 早期项目伴随着新药新技术的研发周期,后期项目伴随着重磅药物的商业化放量周期。特别的,我们需要关注海外最新的技术发展,并把这些技术浪潮的周期同CXO基本面做预判性的匹配。

图表:新药研发及商业化流程

来源:药明康德H股招股说明书

1970-1980年,小分子化学药进入重磅药时代:知名的重磅药包括:辉瑞:阿托伐他汀,降脂药,90年代达到峰值销售额上百亿美元。伴随着这一期间的研发、生产需求,全球CXO巨头多在此期间成立,受益于小分子化学药的研发浪潮,这些CXO企业发展壮大,并集中在1990-2000年上市。在资本的助力下,头部全球CXO企业通过收购进行业务的横向拓展,并开展全球化布局。

2000年前后,化学药研发难度明显增大:小分子化学药历经20年的发展,难度较低的创新领域已经逐一被发掘并成为红海。化学药研发进入“低垂之果”瓶颈。研发难度增大,导致研发周期增长、研发成本增加。从数据上看,单个创新药平均研发周期从60年代的8年变成90年代的15年,几乎翻倍。

1997年,罗氏的利妥昔单抗获批上市,这是生物药时代的起点,小型Biotech企业获得更多机会:化学药因历史悠久,老牌制药企业掌握了众多化合物分子,小型Biotech企业很难突破和超越,但生物药让大小型药企几乎回到同一起跑线上。

此后,CXO的渗透率不断提升,CXO呈现进一步繁荣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驱动力来自于:创新药研发的高风险高成本,促使药企更多的使用外包服务。小型Biotech依靠融资,没有多余的资金建设工厂,因而对外包服务的依赖程度更高。

同时,亚太地区凭借人力资源优势,开始涉足CXO行业,药明康德(2000年)、康龙化成(2004年)、泰格医药(2004年)等主要公司均在2000年早期成立。

2014-2015年,海外PD-1上市,这是生物药划时代的重磅品种。自2014年伊始,PD-(L)1 联合用药新开展临床试验数量也屡创新高,头部药企在大力探索TIGIT,LAG-3,TIM-3,TGFβ,CD40,CD47,CD73等第二代肿瘤免疫治疗及与之相辅助的靶点,同时在药物的形态上,从单抗向ADC、双抗、多抗等发展。

回看到2012年,全球Biotech融资开始火热,一级市场及IPO融资额屡创新高。市场是聪明的,或许提前看到了PD-1的重磅上市带来的生物药巨大的商业价值。生物药靶点的不断发现和突破,促进了全球Pipeline的高速成长。小型Biotech在研管线的占比不断增加。上市创新药中来自biotech的越来越多。

我们把眼光回到中国:2015年1月,中国医药产业改革的大幕开启。

历史上,中国在医药制造业方面的发展却一直缓慢。究其原因,是在2015年前,用药体系陈旧、市场化机制确实、创新药机制缺失,无法跟上国际创新药的发展步伐。

2015年7月22日,中国药监局发布《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业界称之为“史上最严的数据核查要求”,自此开始,中国的临床试验数据日益严格规范,监管要求开始同国际接轨。

2017年6月,中国正式加入ICH(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标志着中国的药物审评审批制度、生产质量要求,正式与全球标准全面接轨。

创新药的研发供应体系CXO也随之迎来大发展时期,驱动力包括:

1、国内创新药的研发浪潮,国内大型药厂及Biotech订单增加;

2、中国医药制造业标准提升、工程师红利,承接国外订单增加。

创新药研发热潮带动的国内需求提升+接轨国际标准带来的全球供应链转移,开启了过去几年中国CXO发展的黄金时代。

03

CXO的生意模式是什么?

CXO的产业链看起来非常简单明了,但实际对基本面产生影响的因子非常多。

图表:CXO上下游关系及其影响因子

数据来源:弘尚资产

我们看到了很多短期的不利的变化:

美联储加息,风险资产偏好下降,海外投融资景气度承压。

国内仿创类新药出清,国内投融资景气度承压。

新冠订单退坡。

地缘政治摩擦。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中长期的不变:

重磅药物波浪式涌现,近期有GLP-1,未来可以期待阿兹海默症用药。

中国创新药的破旧立新,从仿创到真正创新的趋势。

中国的人力资源及Capex投资的优势。

头部CXO企业的技术实力、交付速度、客户满意度。

04

我们还看好CXO吗?

创新药的研发具有一定的科技属性,这导致新技术的迭代和重磅药物的诞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而中国的创新药发展目前仍然在追赶海外的脚步,从一定程度上,中国CXO的发展由海外“定价”。

回答最后这个问题:我们依然很看好CXO。只在当前复杂的环境下,我们对估值的容忍度会更加谨慎。个股选择上,我们坚守基本面驱动的原则,选有能力参与全球最新的医药研发技术的头部公司,以时间换空间,以确定性抵抗行业周期波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弘尚资产,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1]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