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资产: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的比较优势?

 

制造业出口、全球制造业供应链转移等话题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在“高毅资产·毅路同行”系列活动中,不少投资人也表示对此话题的关注。

究竟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比较优势?制造业出口的可持续性如何?上半年制造业表现承压原因何在?在近期路演活动中,高毅资产基金经理们分享了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探讨。我们将相关内容梳理如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更多思考的视角。

01

上半年制造业表现承压原因

Q1制造业在上半年的表现承压,主要原因是什么?

高毅资产基金经理卓利伟:

制造业的近期回撤主要是由于PPI(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下降较快,而且从结构上看,生产资料的PPI回落慢,而出厂工业品的PPI回落更快、幅度更大,从而导致制造业两头承压。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多见。我们认为离PPI环比改善的转折点已经越来越近,在PPI逐渐见底之后,制造业的总体盈利情况会显著改善,同时行业中不同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与获取现金流的能力将显著分化,那些在技术壁垒与工程化能力要求更高的少部分公司,会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02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比较优势

Q2全球制造业供应链转移的大背景下,请问怎么看当下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比较优势?

高毅资产基金经理卓利伟:

中长期看,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依然明显,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首先,我们认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是难以撼动的一部分,全球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有能力完全承接中国的制造业。当今世界的贸易品大部分是需要很多个生产环节组成的,中国供应链的优势是由全产业上下游多个环节的网络效应与规模效应、以及庞大的技术工人与工程师红利达成的,目前其他经济体很难具备这种全面的综合能力。

环顾周边国家,东南亚体量太小、工业门类少,即使是目前发展较好的越南,它的人口大约是浙江省的1.5倍,但越南全国的GDP仅仅只有浙江省宁波市的体量。印度的长期发展空间会更大一些,但它现在的工业基础非常差。比如2022年中国工程机械在地产下行的环境下依旧卖出了30万台,但印度只卖了3万台。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很多重要工业品的工业能力,印度相比中国还有很大差距,短期内难以撼动中国用30年时间建立的制造业根基。

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做到真正的“去中国化”,表面上的竞争、打压更多或是为了在最终谈判时多些筹码。2022年11月以来,中国的外交局面也在不断打开,中东、东盟、欧盟甚至澳洲在近期都加强了与中国的合作。从这个角度看,在未来具备国际化能力的制造业公司非常值得关注。

其次,中国民营企业(以制造业为主)的总负债率在55%左右、有息负债率更低,债务情况较为健康。对比而言,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步入“失去的30年”时,日本很多企业的负债率高达80%-90%,因此经历了一个长期的降杠杆过程,而中国民营企业目前的负债率水平较低,出现类似情况的概率较小。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等区域是更低成本承接当时日本普通制造业与科技制造业的主要力量,现在全球很难找到能够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承接中国供应链的经济体; 同时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十年日元两倍以上的升值也相当程度上损失了日本的出口竞争力。

03

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

Q3今年中国制造业呈现出向东南亚等第三世界国家加速出口的特点。您怎么看出口加速的持续性?未来制造业投资增速是否会扩大?

高毅资产基金经理吴任昊:

横向对比工业化进程更早的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逻辑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因为制造业是一个讲究资源禀赋的行业,在发展至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后,不仅需要将欠发达地区作为出口市场,更需要在当地设立工厂,利用当地生产要素的价格优势、政策环境优势,通过带动这些地区的工业化发展,实现中国企业在新阶段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中国的制造业公司走出国门,去海外“开枝散叶”,这几年一直在发生,虽然目前体量不大,但未来几年数量级有望持续增长。

而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当海外订单需求出现下滑时,这些企业需要转型和发掘新的机会。比如在2008年,当全球金融危机到来,海外订单出现大幅减少时,我们逐步发展出了网购这一新的购物渠道,带动了国内的消费增长和升级。

总结来说,周期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于企业家而言,需要发掘新的业务机会;对于投资而言,我们则需要跟踪好产业的变化,从而能在投资动作上不变形。

04

制造业的投资机会

Q4如何看待制造业的投资机会?

高毅资产基金经理孙庆瑞:

过去几年,在主要的制造业国家中,中国在全球的出口份额占比仍然在提升。在全球需求下降、产品价格承压的背景下,部分优秀的中国制造业公司在维持一定盈利水平的同时估值也处在较低的水平。随着全球范围内去库存周期的结束,国内相关公司的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产品价格也相应会有向上的弹性。而全球其它高成本产能的去产能过程,也会给这些企业带来盈利空间,相关公司也有望受益于中国经济的逐步修复。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高毅资产,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1]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