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博迈:经济衰退还会发生吗?

好买说:对于历史上广泛预测的经济衰退,路博迈认为,全球经济发展缺乏同步性似乎减低了经济的波动性,好的和坏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相互抵消了,同时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推出也为放缓中的经济带来了利好因素。

过去12个月来看,路博迈资产配置委员会所得出的结论在华尔街各家机构中并非最悲观的,但对风险资产的配置,也并非极度看好。

我们在最新的季度展望中上调了股票投资的配置建议,但谨慎地说,我们仍然保持中性观点。我们将其称之为“短期措施”,主要因为我们正面看待市场行情与准确预测的经济基本面转弱情况出现了分歧。

此后,美国通胀率下降至3%,GDP增长保持在2%以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全球今年GDP增长预测上调至3%,世界各地的失业率仍然偏低,债券市场波动性缓和,股市则上涨。上周,美国和欧洲央行采取了可能是本轮周期最后一次 “以防万一”的加息行动,市场并没有出现混乱,全球媒体亦没有提出质疑。

历史上最广泛预测的经济衰退之一为何未能发生?有没有可能它就在眼前?

——Brad Tank

固定收益投资总监

缺乏同步性

这种意外很可能归因于疫后环境的独特性和经济放缓。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这种独特性:全球经济发展缺乏同步性,以及财政和货币政策背景。

我们可以看到经济体之间以及经济体内部缺乏同步性。

德国正处于温和衰退之中,但欧洲其他大型经济体正在逐步复苏。美国和日本经济增长超出预期,中国经济也在持续增长的过程中。

大部分发达市场利率在大幅和急速上调后已接近触顶,通胀正逐步减缓。唯一例外的是日本,当地货币政策仍然宽松,即使通胀率持续超过3%。相比之下,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早在一年前已经处于这个经济周期阶段,中国则在通缩压力下正考虑推出刺激经济措施。

在经济体之内,我们留意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表现大相径庭。

标普全球美国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今年已经上升至扩张区间,在增加新职位数目的同时,也增加了通胀压力;而制造业PMI一直未能摆脱收缩。我们在中国、日本和欧洲也看到了同样的差异,并以欧洲最为明显。

总的来说,全球经济发展缺乏同步性似乎减低了经济的波动性,好的和坏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相互抵消了。

政策

就政策而言,大部分人认同,各国推出前所未见的庞大财政措施以应对疫情,是刺激2022年通胀飞升的导因,也同意其持续效应是2023年为放缓中的经济带来了利好因素。

货币政策方面,我们在踏入2023年时已经关注利率快速上调可能带来的破坏,而在美国相继发生有史以来规模第二、第三和第四大的银行倒闭事件后,实在难言经济没有受到干扰,但其破坏程度明显受控。

果断的政策行动固然应记一功,但越来越明显的是,服务业导向型经济体相比货品导向型经济体, 对打击通胀的加息行动展现较强的抗御力。在本次周期中,很多大举加息的经济体恰好也是服务业导向的(美国、英国和欧洲大部分地区);而利率维持稳定或下调的往往是货品导向型经济体(日本、中国和新兴市场),但有少数制造业导向型经济体(德国)则备受加息冲击,以致进展艰难。

住房市场在利率上扬时展现意料之外的韧性,虽然新屋销售或建造活动放缓,但在地区与地区之间以至在国与国之间的价格差异极大。从上周公布的5月数据可见,美国房价总的来说正以一年来最快的速度上涨。供应与需求状况,叠加疫后混合办公和居家办公形态所带来的复杂性,看来能够抵御房贷利率上升的影响。

此外,虽然利率在长期偏低后回到较 “正常” 水平势将带来干扰,但这并非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坏消息。储户和已退休消费者不但受益,且随着通胀减缓,他们会更加感受受益于此。这有助于解释美国消费者信心和景气调查结果为何显示出两年来最高的乐观情绪。当债券收益率曲线摆脱倒挂形态,较高利率也应惠及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企业。

财政和货币政策之间的互动也至关重要。以制造业为主导的财政和产业政策向那些受高利率影响最严重的部门伸出了援助之手,同时又不会造成服务业过度通胀。有些人认为,目前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互相矛盾,但较认同现况的观察者则认为,这有助于软化经济着陆的程度。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路博迈基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1]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