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远基金:认清并规避心理误区,摆脱“控制错觉”

好买说:在投资旅程中,睿远基金认为,把投资收益在心理账户中归结到资产项,投资者就会更倾向于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对收益预期的想象力也会更加理性,因而会更容易长线持有。

过分押注高赔率而轻视胜率

通过对赛马博彩行为研究发现,一个赌徒在输了一整天后,会孤注一掷将赌资押在胜率最小而赔率最大的目标上,试图一举扭亏甚至实现暴利,但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行为经济学家从两个角度对此做了分析:其一、外在市场存在热门、冷门偏差现象,这是由投注者主观概率判断导致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市场有效的强弱,比如所有投注者都没有正向预期价值,市场有效性就较弱,就是冷门;反之,所有投注者预期值相同,市场有效性就较强,就是热门。

相比之下,热门下注成本会高,赔率就会降低,但胜率也较高;而冷门下注成本较低,赔率自然较高,但胜率相对较低。其二、下注者或者投资者存在局部风险偏好心理,这并不完全是因为性格,很大程度是缘于心理账户,如果心理账户当中预留了一定的风险资金,即使一个性格平稳、在其他领域风险规避的人也可能表现出局部风险偏好。

投资者在进入证券市场后就是某种程度的下注者,行为经济学家认为两者有很多共同特点,事实也的确如此,比如在错选冷门标的、甚至市值浮亏之后,通常作法不是及时止损,而是逆势加仓,妄图用想象中的高赔率扳回局面,证明自己没有错误。这些都是赌徒困境的另一种写照,也是最常见的投资无效或者低效的原因所在。

行为经济学家认为这背后有几大主要心理原因:

其一、投注者高估了冷门目标的主观胜率,因为过于专注而分散了对全面市场机遇的注意力;

其二、投注者对下注资金目标收益预期过高,罔顾了市场基本规律;

其三、对未经深入研究的冷门标的的低成本介入会让投注者有捡便宜心理;

其四、选择冷门如果成功会让投注者更有鹤立鸡群的成就感;

其五、心理学家认为投注者会有控制错觉,导致无理性决策,自认为可以控制市场与控制命运

因此,投资者如果能认清并规避以上几种心理误区,很大程度有助于摆脱“控制错觉”,走出赌徒困境。具体操作中,比如通过选择专业机构委托理财、比如避免在未经深入研究的亏损标的上加仓等,都可以大幅度提升投资绩效。

财富需要有理性认知

经济学家们有一个共识,消费水平与短期收入高度相关,但行为经济学家发现,这其中也存在着反常现象,比如当我们突然获得一笔意外小钱时,通常会马上消费掉,如果获得一大笔意外之财,往往会储存起来。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反常呢?他们认为同样是心理账户的作用,对意外收益的边际消费倾向所做预测取决于收益大小。通俗说,相对小额收益会在心里标记为目前收入,列为消费账户,而较大收益则会列入心里的资产账户,资产账户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低。

那背后是怎样的心理运作机制呢?

行为金融学家理查德·泰勒认为,其一是因为人类天生没有耐性,尤其在短时间里,人们表现出来的行为显示他们的贴现率超过利率,比如不少年轻人是月光族,当期收益当期消费,就是最好写照;其二是人类后天自我控制,当进入理性状态时,人们会自知自我控制很难,因此,会采取无法反转的行为来自我约束,当取得较大的收入时,心理预期提高,就会有更长远的规划,比如加入养老金计划、购买终身保险、做定期存款,或者是购买不动产,把收益以资产方式强制储存起来。两者是一体两面。

这种心理机制也同样作用在投资过程当中,正是左右个人投资者无法实现理想收益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最常见的就是市场刚刚复苏,稍有微利即过早落袋离场,熬过了市场寒冬却忽略了原先的长期投资计划早早退场,轻易割断了复利的累积,自然也就难以积累财富,最典型的当属基金赚钱但很多基民却未赚钱的悖论。

那么,我们为什么很容易过早离场呢?

用行为经济学理论深入分析,也就是心理账户,过早地把账面浮盈归结到短期消费上,进而患得患失,想得到偏又怕失去,待到心理无法承受,只好先落袋为安。

反之,如果我们把投资收益在心理账户中归结到资产项,我们就会更加倾向于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对收益预期的想象力也会更加理性,自然更容易长线持有。事实上,那些成功人士与专业投资机构正是这样做的,这也正是他们能够在资本市场行稳致远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投资旅程中,我们若能反复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或许对我们未来长期的投资之路大有裨益。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睿远FUND,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1]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使用条款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