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信投资:2023年,我们认为是非常好的投资窗口

好买说:展望2023年的市场,远信投资认为,经过一两年的轮番调整,市场整体估值处于中低水平,背后是低迷的风险偏好和对个股、经济悲观的盈利预期。“便宜是硬道理”,当前A股处于一个很好的起点。

从2021年开始,我们就不断和投资者沟通A股的参与者结构权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频交易者的占比明显影响了很多风格的投资,使得市场的极端结构的频率与幅度都远远超过了以往。

因此,在过去一年的投资中,我们仍然坚持了我们的投资原则,以合理的估值投资优质公司。不参与以博弈为主体的主题投资与各种行业轮动,使得我们整体的投资业绩与节奏相对平稳,表现也相对独立。

我们2022年的业绩主要来源是企业的业绩成长,特别是超预期的业绩成长。在经济压力较大的2022年,我们组合持仓公司的业绩成长整体超过50%的增长,对应的估值在经历了2022年的压缩下已经到了2023年20倍以下的估值水平。

从2021年开始,我们适度运用了一些期指进行对冲,使得我们成长组合的波动率明显低于同类型成长产品,特别是中证1000期指的推出,更丰富了我们的对冲工具。我们相信未来中国的证券市场会越来越接近海外市场的波动性,未来我们仍将使用各种的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使得我们持有的长期优质公司在面临市场频繁波动的极端情况时,整体组合波动率更加平稳。

展望2023年,我们相信2022年很多重要负面因素即将消失或者减弱。比较明显的是疫情管控对于经济的效率降低在2023年会基本上消失,2022年不断影响市场的美元持续加息将大概率消失,地产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将大为减弱。与之相对应比较大的风险是全球经济衰退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在2023年特别是上半年面临着一定的考验。

2023年对于中国而言,经济将是重新开启新一轮结构的时间,到3月份新一任政府的换届,我们相信会有更多政策的调整与出台。在经历疫情影响的一年后,我们的视野将重新回到中国未来5-10年比较确定需要发展的很多产业中来,我们过去判断的很多领域仍然在现在这个时间段有效: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半导体、光伏等先进制造业,产品与客户高端化的部分传统行业龙头,品牌消费特别是仍在消费升级的细分领域,医药行业特别是与中国老龄化密切相关的医药、医疗行业。

医药行业经历了2年的估值调整,已经具备明显的长期吸引力,与此同时,疫情期间较多的医药行业其实是受损的,一旦恢复常态以后,这些领域的优秀公司将重新回到成长轨道上来。目前市场整体估值较低,中证500与中证1000均在过去10%以内的分位水平,显示了较高的估值吸引力与较低的下行风险。我们对2023年的优质公司的表现充满期望。

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寻找符合中长期发展方向的行业与公司,力求获取稳健发展的收益。在追求收益的同时,我们将持续关注风险与价值的匹配度,做好风险管控。

谢振东  远信投资联席首席投资官

我们对2022年产品的净值表现相对满意,在极端环境下其承担的波动也显著小于市场,基本达到了我们追求“剥离风险后的合理收益”这一目标。

我们多数持仓的公司,特别是重仓品种在2022年靠自身稳健的增长对冲了宏观冲击包括估值的坍塌风险,底层资产的强劲表现是我们2022年净值稳定的核心因素。从组合构建的角度,我们合理的分散化投资包括对组合风险暴露的有效控制,是组合在全年保持相对可控、稳定的重要因素,当然特定时期对工具的使用也很好的保护了我们组合,降低了波动性。

当然一年维度一定掺杂了太多短期的偶然,但我们有信心在一个持续成熟、有效的市场,依赖于深度基本面研究的中长期价值投资,能够在中长期去稳定地输出超额回报。

展望2023年全年我们相对乐观。虽然短期而言,我们很难预测市场表现和个股的涨跌。因为短期价格波动确实如惊涛骇浪般,即使最大胆的假设都难以预测市场的极端,比如2020年底到2021年农历年前所谓“核心资产”的疯狂、2022年疫情封控下指数级别的下跌、港股和其他境外市场对中国资产的无情抛售…但就2023年全年,特别从概率的角度,我们相对乐观,这主要基于经济基本面、市场整体估值、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几个维度的考虑。

疫后经济复苏不容易,2023年仍然会面临挑战,但生活终将回归正常,这是很好的一个开始,特别是放在全球角度看,中国可能是唯一景气边际向上的大型经济体。

除了自上而下的策略角度外,中观维度我们仍然观察到很多可能的机会,但逻辑探讨应该让位于更加严谨的产业深度研究。比如对于电动车行业,一定有投资人基于接近30%的国内渗透率而担心后续的增长潜力,但我们需要意识到一方面,海外渗透率目前仅仅相当于国内2、3年前,中国产业链上相关企业凭借全球竞争力,海外市场同样机会巨大;另一方面,30%的电动化率仅仅是中继,行业发展已经进入供给创造需求的阶段,更重要的是电动化仅仅是智能化的序幕,智能化才是更精彩的下半场。

这仅仅是一个例子,但或许是未来的常态,我们很难通过浅显易懂或者简单粗暴的逻辑找到所谓具有预期差的景气赛道。这如同中国经济从高速向中低速发展、总量向结构过度一样,很多成长性行业也将度过斜率最陡峭的增长阶段,相比较行业β,公司个体的竞争要素将更为重要。国内的经济体量和产业链的纵深为优秀公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产业协同、技术创新、成本领先都将是成长性企业走出差异化的竞争要素;而在很多传统行业,也确定性的进入了集中度提升的趋势中。这是我们需要面临的产业“新常态”,投资研究上我们也需要适应,因为很多过去习以为常的规律正在被打破,但这恰恰也是机会所在,这会是我们基于产业深度研究的优势。

站在中长期视角,我们认为市场积极可为,“因为相信而看见”:相信时代、重视中长期趋势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我们相信企业家精神。后续我们将继续动态调整组合,但整体未改变中期组合构建思路,即寻找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产业发展规律的优质公司,并在组合特征上追求“剥离风险后的合理收益”这一目标。

黄垲锐  远信投资首席研究官

过去一年,很多人将短期波动上升到长期趋势的“宏大叙事”,从而产生迷惘与惶恐,市场两次出现恐慌抛售。最近两个月,股市的强劲反弹,尤其中概股和港股波澜壮阔的行情,足以说明市场在恐慌底部时的非理性程度。

正如过往的每一个大底一样,总是充满了看似不可证伪的观点,悲观的情绪也更容易得到传播。我们不悲观,也不盲目乐观,始终谨慎评估,在2022年极致波动中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投资业绩。重点持仓个股强劲、超预期的表现,以及在两次市场恐慌时的积极加仓,为组合贡献了主要的正收益。

2023年,我们认为是非常好的投资窗口,市场正在走出“颠簸”阶段,很多行业逐渐进入新的上行期, A股难得的站在了基本面变化、估值、利率流动性、风险偏好都相对有利的时点,当前有很多高置信度、高性价比的投资机会。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国内消费恢复,新一届政府重心向经济发展倾斜,产业政策偏暖、刺激政策有望陆续出台,地产压力缓解后的边际回升,这些都是经济复苏的有力支撑。但海外经济向衰退方向发展,将对国内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总的来说,我们认为2023年经济复苏的方向确定,但幅度仍需要进一步跟踪,目前来看,我们对复苏的幅度保持谨慎。

从估值来看,经过一两年的轮番调整,市场整体估值处于中低水平,背后是低迷的风险偏好和对个股、经济悲观的盈利预期。“便宜是硬道理”,当前A股处于一个很好的起点。

利率和流动性也有利于A股,国内流动性整体偏宽松,海外在出现衰退后,美联储有望降低终点利率水平,甚至提前进入降息阶段。

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可能在于国内经济政策的力度、海外衰退的程度,以及在严峻的利率水平下全球金融风险爆发的可能性。但相比于2022年多次的黑天鹅和情绪、事件性冲击,2023年面临的是经济景气的不确定性,相对来说可跟踪、可研究。

大变局下,我们很难复制过去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下的路径,这让我们对宏观保持谨慎。但同时,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下,我们也看到一批新兴产业在加速增长,这符合一个国家产业变迁的规律,也符合我国当前优势要素的特点,我们能找到足够多确定性高且积极显著的成长型机会。

通胀压力短期缓解,但具有长期性。基于全球前十几年在资源开发上的资本开支不足、制造业大国的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去全球化趋势、绿色成本上升等,我们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社会将运行在比以往更高的成本水平上。研究以往大通胀时期的历史发现,在这个阶段能够解决通胀问题的国家,技术路线将会大幅受益。在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较好的控制了煤价、电价,能源要素优势显著,加上一直以来劳动力效率优势,中国有望利用制造业的相对优势在通胀环境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我们很看好自动化技术的大发展,这也是契合多方面因素的投资机会。

中国制造业的长期优势非常明显。当前时代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有很多明显的要素优势,如企业家精神、附着技术的高质量劳动力红利、领先的基础设施和完备的产业链;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中国优秀的企业在完成资本积累和劳动力质量积累之后,一方面加大生产环节改造,强化质量和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从低附加值向中高附加值延伸,提高定价权。这些企业的整体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但由于过去三年受到疫情影响和各种宏观因素的扰动,真实的成长性被掩盖,随着今年宏观扰动因素的减少,这些公司将展现出高质量的成长性。

能源变革加速向纵深发展。在双碳目标以及新能源技术加速迭代的背景下,能源变革逐渐进入加速阶段。过去几年锂电和光伏风电行业高速发展,产业链配套不匹配导致了部分环节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尤其是上游的锂、硅环节,对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较大的压制。随着未来两年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投放,供给相对充裕,制约因素缓解,行业有望更加健康发展。同时,与之配套的电网建设、电力制度改革也将加速进行。

能源变革的大趋势,在我们看来,仍是全社会经济中符合重要性、显著性、普遍性的产业机会,一定会有一批优质公司在当前的基础上有更长远的发展。经过前期市场的亢奋,目前阶段对能源变革中的产业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很难再通过简单的赛道逻辑躺赢,而基于深度基本面的产业研究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我们会沿着产业链寻找竞争格局较优、成本曲线陡峭、产品有差异化、技术有重大进步的关键环节,找到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抓住消费新趋势的优秀企业迎来复苏和认知修正起点。消费升级是我们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的“大势”,过去三年我们看到,优秀的企业利用逆境下的机会布局符合未来消费新趋势的产品和渠道,积蓄力量等待大环境的好转。今年这些企业将迎来基本面复苏的起点,以及投资者认知修正的起点。另外,受疫情影响深远的居民消费能力和生活方式、消费行为变化,也将带来一些消费新趋势的机会;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我们也关注医药、医疗服务需求的显著提升。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远信投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1]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使用条款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