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远基金:坚持长期的五个前提

好买说:建议长期投资的原因除了可以享受复利效应以外,还在于投资的底层主体是企业本身,而企业的盈利增长变化并非是一朝一夕的高频波动。一般来说坚持长期要参考五个前提:感受周期,感知市场温度;框定家庭资产配置比例;产品风险等级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构建优秀的产品组合;不断学习,理性认知。

今年以来的市场让很多投资者的投资体验难言舒适,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尤其最近在和一些投资者交流中发现,由于所购买的产品的表现欠佳,曾经一些较为坚定的长期投资者也开始逐步动摇,甚至也有身边的朋友和我说:“大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已经亏了一年多了,长期坚持真的很难”。这时,我们不妨重新审视一下我们“所理解的长期”如何与“有效的长期”更匹配更接近。

我们说的那些“大长期”,对应的是各类回测数据中那些特别长的长期,有一些时间跨度甚至超过了许多投资者可以接受的投资期限。而“小长期”指的则是投资者能够给予所投出资金能够坚持的期限。比如我们曾展示过的西格尔教授列举出1804年至2014年美国各类资产年化回报率:

来源:杰里米·西格尔 Future for Investors(2005)

又比如我们曾展示过的2005-2021年中国各类资产年化平均收益率:

数据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三年定存利率采用期间月度平均值,上海二手房平均售价、M2采用期间年平均涨跌幅。所涉指数代码:上证综指(000001.SH)、恒生指数(HSL.HI)、标普500(SPX.G)、偏股混合基金指数(885001.WI)、债券基金(H11023.CSI)、国债指数(000012.SH)、伦敦金价(XAUCNY.IDC)。
统计区间:2005.01.01-2021.12.31。其中上海二手房平均售价2005.01.01-2018.08.31.
风险提示:数据区间选取有一定局限性,指数的过往表现不预示未来。指数年化收益率不代表基金产品预期收益率,上述结论不作为投资建议。基金投资需谨慎。

从这类短则十几二十年,长则上百年的历史回测数据中我们确实可以得出“权益资产回报率长期占优”的结论。并且结合现有历史数据从概率角度来说,在持有产品组合没有大问题的情况下,赚钱的概率确实与持有时间成正相关。

数据来源:Wind,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885001.WI),2003.12.31—2022.06.30。数据为任一时间点买入并持有相应的时间。上述结论数据模拟所选择区间有限且依赖多种假设,不保证准确,不作为投资建议。指数的过往走势不预示未来表现,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但现实情况却是,在奔赴有效长期的远大目标过程中,投资者的忍耐力却常常遭受各种因素的猛烈冲击,甚至可能还没有等来黎明的曙光,却发现不但投资信心已逝,连人生也已过了大半。所以才会有前面投资者所提到的“懂了很多大道理,但依然坚持不下去”的问题。

建议长期投资的原因除了可以享受复利效应以外,还在于投资的底层主体是企业本身,而企业的盈利增长变化并非是一朝一夕的高频波动。要明白,我们投出去的资金并不是企业成长的灵丹妙药,企业的成长也不会因为得到了资金的加持就飞速成长,进而在股价上有非常明显的体现。或许我们应该尝试着用养育孩子的逻辑来审视自己的投资之旅,那就是在保证所构建组合的健康水平,有耐心的给予关注与陪伴。

那么究竟如何更好地去长期坚持呢?这里有一些前提。

努力重要,但方向更重要,投资要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如果方向错了,越坚持错的越多。

我们此前提到过“买的好,拿得住”的概念,强调了长期坚持“拿得住”的前提是“买的好”,这里所说的“买的好”的字面意思很多人理解为要买到好的产品,但其广义内涵其实就是指坚持长期投资的各项前提。

简单总结下来大概有以下几点值得参考:

感受周期,感知市场温度

框定家庭资产配置比例

产品风险等级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

构建优秀的产品组合

不断学习,理性认知

1. 感受周期,感知市场温度

这里的周期主要指“经济周期”与“行业周期”两个维度。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大类资产的性价比是截然不同的,获胜概率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所处的周期位置其实在某种层面上来说,会决定我们的资产配置比例。

同时,在投资过程中,所投资的行业周期在当时经济大环境下所处的估值水平,亦会决定我们投资的获胜概率。比如,2021年比较火热的新能源行业,甚至出现了部分企业当时的估值以及透支了未来几年的业绩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参与,无疑是用真金白银为我们的冲动买了单。所以说,在“下水”之前一定要对水温有一个基本的感知和判断。做到感受周期,不在狂热中布局,不在平淡中胆怯。

2. 框定资产配置比例

有人说,“既然权益类产品长期表现优异,那直接满仓买入一直拿着就好了吗”。这里其实忽略了投资者的投资周期以及多资产协同的重要性。回顾过去,如若我们处在一个类似于1970年代因全球能源价格高企导致通胀担忧货币紧缩亦或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大时代,期间权益类资产的收益一直低迷,而我们所构建的组合中各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以及预期获利周期都会有所不同。对于那些在1970年代初构建单一权益投资组合的投资者来说,可能时间过去了10几年,到了1980年代初才会开始慢慢感受到市场的好转。历史长河中的几朵萧条的小浪花,可能已然是一位普通投资者悲催的一生了。而在此期间进行了大类资产配置的投资者,可能就会更好过一些。所以建议各位,要构建投资的大类资产配置,让资产各司其职,不盲目all in,不轻言放弃。

3. 产品风险等级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

这其实很好理解,有人说要用择偶的标准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个人觉得很形象。选择产品,其实也讲究“合适”。我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决定了我们选择产品的口味偏好,高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在市场好的时候皆大欢喜,但是,往往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也会给我们带来无法承受的烦恼与伤痛。

对风险的感知和应对都会对长期持有产生影响,
所以,在构建投资组合之前,明确的认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很重要。如果说感受周期,感知市场温度是修炼外功,那么,对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的审视和准确评判,就是自己内功的修行。

4. 构建优秀的产品组合

保持自己购买的产品组合的健康程度,其实就是前面提到的狭义的“买的好”。这里对于好产品的要求其实不高,因为从过往的各种回测数据中,大家大多爱用偏股型基金指数、wind全A指数等代表市场平均水平的指数,换言之,只要买的基金产品不是特别差,能够长期维持平均水平即可。但是,要警惕的是,维持平均水平也是很需要水平的。由于受到经济周期、行业周期甚至产品管理人自身的变化,都会导致组合的健康程度阶段性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定期的给持仓组合做体检,保证自己所坚守的,是值得的。(这里可以参照优选基金的“五看原则”)

5. 不断学习,理性认知

在投资的历程中,每个人的主观感受都是千差万别的,我们愿意相信世界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样子,大道理人人都懂,但轮到自己用真金白银去下注验证的时候,情绪的非理性因素往往会误导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人性的贪婪与恐惧,持有过程中的纠结与偏执都会成为我们投资过程中的拦路虎、绊脚石。这时,需要我们用丰富的、成体系的投资知识,去对冲掉非理性因素,修正我们的投资指令。不断修炼内外功,做到自身、产品、市场三者之间的动态匹配,才能保证我们在长期投资的道路中更大概率获得满意的回报。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亦是一场修行。当长期的目标遭受到现实冲击的时候,对自身情况的审视,对市场走势的脉络,以及对资产配置组合的动态审视,其实就是我们坚信长期投资理念的压舱石,有利于让我们所能承受的长期尽量向“有效长期”靠近。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睿远基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1]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使用条款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