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投资:如何解读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及其长远影响

好买说:长期以来,中国与欧盟之间互相投资的力度和互相贸易的程度是不匹配的。重阳认为,不匹配的原因在于双方内部都存在一些不利于对方投资的限制因素,中国方面,主要是资本管制、对技术转让和合资企业的要求、国有企业补贴等。

Q: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协定历时7年,其间波折无数。请问重阳投资如何解读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

A: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倡议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2月中欧峰会,2013年10月,欧盟理事会通过了欧盟谈判授权,首轮谈判于2014年1月在北京举行。此后,中欧之间历经了7年间一共35次谈判,最终于2020年年末谈判成功。

长期以来,中国与欧盟之间互相投资的力度和互相贸易的程度是不匹配的。

根据Wind和国泰君安研究所整理的数据显示,中欧(剔除了英国)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金额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5%左右,占欧盟对外贸易的比重从2000年开始快速上升,在2008年时达到20%左右,此后保持稳定。但欧盟对中国直接投资仅占中国利用外资的约5%,中国对欧盟投资流量和存量仅占约7%和4%。

不匹配的原因在于双方内部都存在一些不利于对方投资的限制因素,中国方面,主要是资本管制、对技术转让和合资企业的要求、国有企业补贴等。

中欧投资协定通过后,将替代中国和欧盟各国现有的投资协议,为中欧投资体系设立一个更加统一、规范和互惠的框架。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成果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四方面内容,我们认为市场准入放宽较为关键,中国在包括制造业、新能源汽车、金融服务、医疗等多个领域做出了高水平的市场准入承诺,其中一部分领域的开放程度为史上最高,并注重国企竞争中性等公平竞争规则。

Q:那么这个协定有什么长远影响呢?

A:在中美贸易战持续两年多之后,作为经济体量之和达到全球40%的中国和欧盟达成协定,无疑非常有战略意义。

这是一个对中欧双方双赢的协议。站在中国的立场,首先,近年来中美关系复杂多变,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有利于我国应对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此前,中国加入RCEP,并表态将积极考虑加入CPTTP,都充分展现了中国对外开放与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决心,同时,可使中国进一步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和贸易治理体系建设,依靠多边主义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

其次,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无疑将更好地支撑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中的外部循环环节。中国对内改革早已进入深水区,“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是这个关键阶段的双引擎,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倒逼国内更深层次的改革,符合中国未来发展与改革的趋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欧投资协定目前只完成了谈判,最终落地仍可能存在波折。谈判完成后,还需要经过一系列流程,包括文本的确定、审核和翻译,协定的签署,以及欧洲议会和各成员国议会的批准,其中最后一项可能是较大的风险点。此外,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或有从中阻扰和施压的后续动作,也为这一协定的未来增加了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重阳投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1]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使用条款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