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压力凸显,汽车金融会是下一个雷区吗?

好买说:汽车行业面临着不断下滑的趋势,汽车金融业务却在快速成长,当下正是中国经济面临新的拐点,国内汽车金融空间巨大,但投资汽车消费金融类资产还需进行综合考虑。

好买说

这两年,汽车金融很火,很赚钱。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今年8月,全国乘用车零售173.4万台,同比下滑7.4%,至此,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已经连续三月下滑。1-8月,乘用车市场销量同比仅增长1.3%,创有该数据记录以来的新低。

然而,目前汽车行业面临销量下滑、利润增速放缓的困境,但汽车金融业务仍在快速成长。

互联网公司、传统车商、互金平台及汽车金融资产端平台都开始全速加码汽车金融。BATJ四大互联网巨头均已布局互联网汽车金融,如主打低首付汽车租赁的弹个车获得阿里和蚂蚁金服的联合战略投资;主打汽车新零售、贷款的易鑫获得了腾讯、百度、京东投资,并在港交所上市;主打车抵贷的P2P平台微贷获得10亿元C轮巨额融资。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汽车销量疲软的同时,汽车金融繁荣发展,交易量也迎来快速增长,不过一些互联网汽车金融平台也出现了倒闭,这不免让投资人担心。

当中国经济走到一个新的拐点,金融去杠杆、中美贸易战等给经济带来的下行压力让投资人越来越担心。这个时候投资汽车金融类资产,前途在哪里?风险会有多大?我们对标汽车金融发达的美国市场来看下国内汽车金融的前景。

01

国内汽车金融空间巨大

美国汽车金融渗透率高达70%,中国只有40%

汽车金融通俗讲就是给终端汽车消费者提供融资服务,最常见的形态就是车贷。 

对于国内很多投资者来说,汽车金融还是个新鲜事物,但其实它在美国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它的出现甚至比信用卡还早30年。

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美国各大汽车公司陆续建立了自己的金融公司,不仅刺激了个人消费,也促进了整个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美国汽车金融公司的车贷经营业务,已超过汽车制造本身,成为汽车制造商的最主要利润来源;而通过信贷和租赁服务来购车,也是美国人最普遍使用的购车方式。

伴随汽车消费金融市场的扩大,相应的金融产品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Auto Loan Backed ABS), 给投资人提供了更多资产配置的选择。

相比美国市场,国内汽车金融起步较晚,虽经历十多年迅猛发展,但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2017年末国内汽车金融渗透率大约才40%,也就是说只有40%的消费者选择了通过金融方案购车,这与成熟市场的70%渗透率相比还有很大空间。

伴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三四线城市购车需求,以及新势力造车企业的遍地开花,消费者对汽车金融产品的差异化需求将越发明显,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正推动汽车金融市场的渗透率也持续上升。

可喜的是,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促进汽车金融的发展又做出了不少调整,2016年3月末,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联合下发《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在向消费者提供购车贷款(或融资租赁)的同时,根据消费者意愿提供附属于所购车辆的附加产品(包括购置税、保险、甚至装潢)的融资,同时也放宽新能源车和二手车首付比例至15%和30%(原来是50%),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政策的不断跟进,未来中国汽车金融行业无疑会进一步扩大。

从汽车金融公司资产端的信贷规模来看,2017年零售端贷款余额较2016上涨约31%。随着汽车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金融相关公司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也增长迅速。根据万得数据,2018年初至今发行的汽车金融类资产支持证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5%左右。

由于汽车贷款类的资产支持证券底层的汽车贷款较分散,使得每笔贷款的占比较低,违约后对资产池整体表现来说影响不大。比如宝马金融在去年底发起的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底层有32341笔汽车贷款,借款人分布在31个地区,21个不同行业。截止2017年6月30日,累计不良率仅为0.1%。

未来就算新车市场销量没有大的增长,但汽车金融渗透率还有不少空间。

02

汽车金融违约风险不仅在于宏观

美国经济向好下,汽车金融逾期率依然创新高,消费者和金融机构才是主因

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在过去几年呈爆炸性增长,如今却似乎遭遇了汽车销售放缓和信贷紧缩的双重打击。如果就此担心宏观经济下行对这个行业带来次贷危机式的灾难,那也未免也有些过虑了。

我们来看下美国发达国家的汽车金融的违约情况。

汽车贷款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不同分为优质贷款、次优贷款、次级贷款。

汽车贷款依附于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而汽车因为是耐用品,具有很强的经济周期性。而且现在的汽车质量越来越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源于对未来经济形势和家庭收入的不确定,消费者通常会选择延迟买车和换车。

投资者之所以担心国内汽车金融的风险,无非是因为对当前承压的中国经济悲观所致。而研究美国的历史发现,即使在美国不断加息、经济向好的今天,汽车金融的逾期率却达到历史新高。这意味着,汽车金融的风险和宏观经济没有绝对的正相关。

汽车贷款量和贷款逾期额和汽车销售量基本呈同一趋势, 随着汽车交易量的增长而增长。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数据时间:2003年-2017年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数据时间:2003/1/1-2018/3/31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数据时间:2003/1/1-2018/3/31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数据显示,从2012年开始,美国汽车贷款的逾期率随着车贷的增长也呈现出了稳步增长的趋势。到今年一季度,有4.3%的车贷逾期至少90天,也就是说90天逾期率达到了4.3%,创历史新高。其中的次级贷款60天逾期率更是达到了5.8%,达到了1996年以来的最高值,甚至比08年经济危机时更高。

影响逾期率的因素之一是消费者,这也是较直观的一个因素。消费者的收入较高且稳定,则逾期还款的概率会较低。这就意味着当失业率上升,人均收入下降时,车贷的整体逾期率也会上升。消费者的信用当然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美国有着比较成熟的个人征信系统,一般620分以上的个人属于信用质量好的,620分以下的个人贷款则是我们常说的次级贷款,这部分贷款的违约率要高于优质贷款。

当然,影响逾期率的不仅仅只有上述因素,即使是相同信用水平的贷款,不同的金融机构的逾期率也可能相差很大。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统计数据,同样是次级贷款,银行或者credit union的90天逾期率只有4%,而一些车贷公司的90天逾期率高达9.7%。

一些金融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客户,会降低标准放贷给一些资质较差的客户或者给一些客户过大的授信额度,这样无疑会加大违约风险。所以一些金融公司会拉长还款期限。 虽然拉长贷款的偿还期可以减少每期还款额从而降低违约风险,但是时间越长,车在期末的残值越低,也会给金融市场的投资人带来更多的投资风险。

整体来说,汽车金融的违约与否主要在于消费者的还款能力和信用以及汽车金融相关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而并非是宏观经济本身。

03

车贷风险最坏能有多坏?

2008年次贷危机下的美国,汽车金融风险依然可控

那么,在美国,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汽车金融风险会有多大呢?我们来看下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时候的情况。

个人投资者投资汽车金融类资产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车贷的资产支持证券。虽然次级车贷相比优质车贷的违约率较高,但是由于这类贷款利率较高, 相应的资产支持证券的利率也较高。

我们都知道2008年的次贷危机使得很多投资人损失惨重,甚至失去了养老金。之后政府出台了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房贷市场,但是这些条款并不适用于车贷。然后我们看到的是2010年以后,美国房贷违约率呈现下降趋势,而车贷的逾期率却一路飙升。那问题来了,次级车贷的危害是不是也很大?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在经济危机下的表现如何?

首先,我们从市场整体的维度来看,次级车贷的量虽然上升,但是相对整个经济体来说,并没有次级房贷的危害大。车贷是以汽车为抵押物,相对于住宅来说单位价值较低,还款期限较短而且更容易估值。成熟的二手车市场更是为给逾期回收的车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处置平台。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逾期车辆的回收和处置也变得更容易。

我们再来看相应的车贷资产支持证券。2007年由优质车贷打包的资产支持债券在 12个月时的累计净损失率0.87%,两年之后的累计净损失率2.03%,三年后的累计净损失率也只有2.6%。而2007年次级车贷打包的资产支持债券一年,两年,三年和43个月的累计净损失分别为4.47%、10.19%、13.59%和14.67%。虽然这一比率明显高于优质车贷的损失率,但其实这和次级车贷的利率相比就显得没有那么可怕了(次级贷款利率可能高达20%左右),次级贷款本来就是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

结语

虽然汽车消费金融也随着整体的汽车行业具有较强的经济周期性,但是我们看到在美国,经济危机阶段并不是车贷违约率升高的唯一阶段,在经济复苏,消费者信心增长以及投资人风险承受能力上升的过程中车贷的逾期率也出现了历史新高点。

汽车贷款逾期率不光和底层的消费者信用挂钩,也会受作为借款人的金融机构影响,当我们不能完全判断所投资产品的底层资产质量时,建议选择风控系统严格的汽车金融类公司,关注其发放贷款的历史违约率、回收率和还款期限等情况。

总体来说,投资汽车消费金融类的资产,我们还是要结合宏观形式和具体金融产品的质量, 综合考虑是否要配置该类资产。

版权声明:未经好买财富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和观点,包括不得制作镜像及提供指向链接,好买财富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使用条款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