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升西落?这个配置方案依然有效 | 好买研究猿专栏

 

春节以来,随着DeepSeek带来的中国AI技术的变革、两会超预期财政刺激、美国经济边际走弱以及特朗普贸易政策推进,全球资金和风险偏好进行了较为明显的再平衡,大类资产也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轮动现象。

站在当前时点,AI叙事能否持续演绎?一些内需不足、物价低迷等“旧问题”如何破局?大类资产如何配置和动态调整?等等,无疑是投资者们当前最为关心的问题。

01

当前国内宏观处在什么状态?

01 当前国内宏观处在什么状态?

通盘来看,一句话来概括的当前国内的宏观状态即:新形势向好,旧问题尚存。

· 经济增长维度

制造业景气度回升,3月制造业PMI为50.5%,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但工业企业盈利压力仍存,整体利润率水平仍受制于物价等因素影响。

· 流动性维度

最新社融的结构数据仍显示政府部门发债是实体融资主力,且相较往年有较为明显的前置现象,私人部门的信用扩张意愿整体仍待改善。

· 政策环境

当前政策环境友好,不管是两会落地的超预期近10%的广义赤字率,还是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均显示逆周期调节加码,财政政策在提质增效,货币政策维持结构性宽松状态。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时间区间:2010.7~2025.3

当然,新旧产业交替的节骨眼上,地产周期这艘中国经济“航空母舰”依然对国内信用周期、物价水平、流动性有很大的影响。四季度以来,中国地产(一手+二手)总成交额持续回升,房企库存去化周期明显降低。年初以来,土地市场也持续活跃,不管一线还是二三线城市成交溢价率均有明显上行,整体显示出地产在边际企稳改善。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时间区间:2022.1~2025.3

因此,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宏观环境积极因素在聚集,总体在边际改善。但乐观之余,还需要留意前期内需不足、物价低迷等问题依然存在,私人部门的扩表意愿仍待提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历了疫情冲击、地产周期下行,新旧产业交替之际,的确会出现诸多“顽疾”,这是保持战略定力下不可避免的。但笔者认为顽疾之所以称为顽疾,也许仅是我们用旧思路、旧观念看待,新形势下,也许并非“久不可愈”。

当前最大的新形势有二:财政大幅发力,叠加国内AI产业爆发。前者能大幅改善当前物价、货币窖藏、私人部门缩表等问题。而后者能够改善预期、提供新的增长引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旧问题中比较突出的如产能过剩问题、物价低迷问题、预期下行问题,都能够有效解决,从而盘活整个宏观经济系统。

资料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02

如何思考当下的大类资产轮动?

年初以来,大类资产轮动明显,同时大类资产内部结构性也有比较明显的分化现象。

首先,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A股在DeepSeek的AI叙事助力资产重估、宏观整体有所改善、两会超预期财政刺激的背景下涨幅明显;但债市由于受到资金面收敛、宽松预期落空、部分经济指标回暖、政府债券供给增加,以及股债跷跷板效应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行情走势震荡。对于商品类资产,年初以来代表新经济的有色和代表旧经济的黑色系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而在特朗普关税政策、美元走弱的背景下,贵金属上行明显。

近期A、H股有所回调,债市收益率也在三月下旬转为下跌,大类资产貌似又重回前期市场熟悉的节奏。站在当前,我们该如何思考接下来的大类资产配置呢?

首先,笔者认为资产配置不同于交易,收益和风险均应从长计议,而不应随着市场短期律动左右摇摆;其次,从宏观视角切入大类资产及内部细分结构配置是相对比较直观且科学的。

从上文基于对国内宏观状态的剖析,对于大类资产配置方案,其实也就有了雏形。化繁为简,我们可以从比较直观的货币-信用周期的视角来看接下来的资配方案:

资料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从货币的角度来看,虽然年初以来银行间狭义流动性受汇率压力、政府债发行等影响,整体较紧。但在“适度宽松”的定调下,以及国内经济回温初期,货币大概率会维持宽松的状态。而从信用的角度看,当前虽然社融改善,但政府部门仍为主力,私人部门扩表动力仍显不足。但在地产边际改善、财政明显发力的背景下,私人部门信用改善预计是大概率事件。

因此,综合来看,接下来货币信用周期预计处于宽货币、宽信用阶段概率较大,因此权益资产相较之前,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配置;债券类资产也呈现出一定的配置性价比,但是要高度关注宽财政的落地效果以及私人部门信用的改善程度。

03

多资产、多策略、多国别资产配置方案是否依然有效?

多资产、多策略的资产配置方案的初衷,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盈利确定性,提升投资组合的整体收益性价比。

当前国内经济边际向好、AI产业和宽财政改善社会整体预期,国内权益类资产确实较前期有了更好的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的消散和其他资产盈利机会的降低。相反,在AI叙事暂未反映到企业基本面和全社会生产率提升之前,市场预期的变化、美联储降息节奏、美国“脱钩”风险(H20断供风险等)等都会使得市场有较大的变化。何况当前全球经济处于特朗普贸易政策的高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因此多资产、多策略的配置方案,当前依然是投资组合的“定海神针”。

至于资产配置的多国别概念,年初以来“东升西落”呼声的确较高,多国别配置方案也从24年的“香饽饽”走下神坛。笔者也经常收到客户和投顾同时的反馈:既然东升西落,我为什么还配置美股?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自己想想2024年前三季度类似的想法:既然A股持续很糟糕,为什么还配置A股?多国别配置,应该着眼于长期的变局和风险对冲,同时也应该有“产业配置”的观念去思考多国别配置。诚然,当前DeepSeek催化的国内AI产业发展预期很高,但不能否认的是,美国在上游半导体、底层算法创新等方面,依然明显领先,这些短期并不容易突破。因此从产业逻辑看,全球化的配置依然是“必答题”。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重要提醒:
本文版权为新方程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发表。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1]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