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郡资产:结构分化下权益资产新机会

好买说:中国正处于新旧经济发展模式交替阶段,在过去5年的结构性行情中,优质白马公司估值一提再提,每年也有一半以上的股票在“掉队”。权益投资重要性上升趋势仍在延续,股票资产依然具有相当性价比,2021年权益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也逐渐成为共识。

一、结构大分化

尽管2020年还没有结束,如果对A股2016年到2020年这五年的市场运行作总结,我们觉得“结构大分化”最为贴切,这五年既不是典型牛市也不是典型熊市,从市场整体收益率比较的角度看,2017年开始个股收益中位数均跑输各主要指数,同时也跑输机构收益率中位数,简单来说,至少每年有一半以上的股票在“掉队”。

从行业涨跌幅的角度来看,分化巨大。今年电气设备、食品饮料、休闲服务等行业涨幅超过50%,而采掘、银行、地产等行业跌幅超过10%。

从行业估值的角度来看,同样分化巨大。当前家电、食品饮料、休闲服务等行业处于十年估值高位,汽车、计算机、医药生物、电子等行业处于十年估值70%分位数左右,而地产、银行、建筑、采掘等“传统行业”却几乎处于十年估值最低位。

数据来源:wind、睿郡资产

在过去5年的结构性行情中,我们看到了优质白马公司估值一提再提,我们看到了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新兴行业公司股价的大爆发,我们看到了疫情下市场对于确定性、短期受益行业、长期受益行业以及各类主题的轮番演绎。机构投资者市值占比不断提升强化了上述趋势,但究其深层原因,部分是由于中国正处于新旧经济发展模式交替阶段,市场不断追求“新”的,抛弃“旧”的;还有部分则是由于新经济下数字技术助力大企业经营边界不断扩大,龙头企业市值空间被进一步打开。

当前市场的分歧在于:是不是贵的还有更贵的理由?是不是贵的还有更贵的空间?凡是存在的,都有其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此极端的结构分化同样也在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

也许从个股收益率中位数的角度,2021年会延续2019、2020年的下降趋势,这意味着2021年投资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但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平稳发展,全球经济渐次复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权益资产依然值得期待,至少作为资产管理机构,寻找结构性的投资机会依然存在空间。

二、互联网以及相关行业已成为中国优势产业

我们看好那些在全球范围已经具备竞争优势的行业,互联网及相关行业即是其中代表。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经历了初期简单拷贝国外商业模式之后,在本土化进程中迸发出巨大能量,一批优秀公司市值从百亿成长至千亿只用了四五年时间,这种速度在全球商业史上也不多见。拼多多生生开辟出社交电商的新市场,美团打造了本地生活服务的小帝国,字节跳动靠着“算法”不断在新闻、短视频、教育等市场攻城略地。可以说,当前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全球领先。

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一大批优秀公司逐步把业务拓展到了海外,并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米哈游的《原神》霸榜全球主要手游市场畅销榜;Tik Tok将抖音在国内的成功复制到了海外,被Facebook视为大敌;腾讯则通过资本入股的方式,不断收藏顶级游戏开发商。文化输出在互联网行业首先实现。

为什么这些公司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功?首先在于商业模式,由于智能终端和高速数据通信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公司能够进行低成本快速扩张,规模效应极强,非常容易形成垄断或寡头市场,所以这些公司本身的成长速度往往非常快;其次,中国20世纪末开始的高校扩招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而互联网公司通过最高的薪酬水平吸引了当中最好的人才,无论从能力还是活力上,互联网都是最强的行业;最后,互联网公司还在通过改造传统行业不断拓宽自身业务的天花板,公司的市值空间也在被不断抬升。

我们去看过去二十年全球及中国公司市值排名的变化,以金融、能源为代表的“旧世界”逐步被互联网的“新势力”所取代,并且这些“年轻人”依然在成长的路上,至少目前尚未表现出疲态。

过去10年,互联网行业已经出现了众多给投资者带来巨额回报的公司,可以预期未来还将继续诞生新的投资机会,我们会在这当中不断寻找未来的赢家。

三、继续享受全球化红利,中国的制造业走向全球

中国制造业则是另一个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领域。跟大多数人的观点不同,尽管中国的消费对经济的稳定作用越来越大,但我们认为中国的长期立国之本还在制造业。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制造业可以在全球化新阶段继续占据优势。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没有制造业,中国的消费就犹如流沙上的城堡。

中国制造业的要素红利还没有结束

得益于强势政府,我国在土地、资金、准入、税费上的持续改革,推动制造业不断焕发活力。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供给侧改革,还是今年的疫情扰动,好公司通常对政策红利带来的刺激更敏感。劳动力要素优势从“人口红利”到“工程师红利”升级,人才储备充足,研发投入在GDP中占比持续提升,由于基数庞大,绝对金额已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远远大于日本。

今年4月,中央在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文件中,把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单独列出,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IOT等领域已取得一定领先优势,利于制造业高质量、智能化发展。

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的推行,使处于产业生命周期初期的企业也获得便利的融资途径,资本市场引导制造业转型升级。

全球供应链中地位不断提升

21世纪以来,我国多数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日益完善,形成了大而全的制造业体系,产业聚集度和产品复杂度同时提升。如果将出口分拆成国内贡献的增加值(DVA)和国外贡献的增加值(FVA)。电子行业FVA/总出口大幅降低,反映国内电子行业技术进步较快,出口中来自国外的中间品越来越少,产业链竞争力往上游提升。电气、机械、化工三个行业的 DVA占总出口显著上升,反映国内这些行业呈现明显的进口替代和全球替代。中观层面,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电子产业链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上游半导体等复杂度较高的环节竞争力也明显增强。

进口替代的路还很长,走出去还没有真正开始

有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作为“基地市场”,中国制造业公司可以沿着“成本领先、规模领先、技术领先、品牌领先”的升级路径,一步步追赶并超越国外竞争对手,移动终端市场中国公司的崛起即是明证。这两年的贸易战使得部分产业外迁,中国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受到了一定威胁,但仔细去看的话,这些外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本质是雁群模型的延伸,并不影响中国制造业的整体优势。

今年新冠疫情冲击下,海外供应链大面积停摆,而中国通过妥善应对疫情,各行各业及时复工,反而加强了中国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中国企业从单纯制造,通过技术创新以及品牌经营,向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方向迁徙,中国企业升级正在进行,这过程中,中国制造业受到数字技术普及的助力加速走向全球,这是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史无前例的投资机会。

优势领域越来越多并将不断强化

除了传统中游加工环节(典型如纺织服装、电子零部件等)之外,中国目前在电子消费品品牌(电脑、手机和各类物联网设备)、新能源产业链(光伏、风电和新能源车)等新兴行业都已经走在世界前面。

从制造到智造,中国制造业的红利还没有走完:制造业的进口替代,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制造业向服务业的延伸,制造业的供应链整合,任何一个领域中国的制造业都有发挥和提升的空间。

四、大国重器:消费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随着中国人均GDP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中国消费市场的整体规模也在不断增长。中国人均GDP来到1万美元,发达地区人均GDP更是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持续提升,消费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中国在地理空间上幅员广阔、城乡分布交错;在人口空间上基数庞大,各年龄层次人数都很大;在财富空间上基尼系数较大,贫富分化较为悬殊。这些特点使得中国的消费市场呈现出多维度的分层现象。

微信支付的普及、电商物流网络的完善以及拼多多的出现,使得广大的低线城市居民开始大规模接触电商,多样的供给创造需求,引爆低线消费市场。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平台(卖家)的拼多多、阿里、京东无疑是受益的,但是广大品牌消费品、白牌消费品同样受益,无数“国货”品牌崛起,很多公司也借由这一产业趋势上市,并不断发展壮大。

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需求相差巨大:老年人更加关注健康和伴护,以保健品、药物器械、养老服务为主导需求;正值壮年的中产阶层,则以品质生活、亲子休闲为关注点,乐于在房、车、医美、旅游、亲子上进行消费;90后开始承受社会压力,偏好宠物经济、线上经济和运动;00后及10后个性独特,二次元为爱发电,从小广泛接触在线教育等线上服务。针对不同人群我们都能发掘出不错的公司。

财富分层反映出来的消费趋势也是非常明显。过去三年中国的汽车消费下行周期中,豪车销量持续增长,从公司股价表现来看,各家自主品牌车企调整时间长、幅度大,而主营豪车销售的4S店股价却持续新高。疫情后,诸如Channel、LV等品牌在中国销售收入大涨,消费者到店需排队也是非常有趣的现象。

所以从消费行业,我们不仅要看公司看产品,仔细研究他们所对应的消费者也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工作。如上文所示整个消费行业分层明显,所以虽然过去两年相关公司涨幅巨大,但我们相信仍然能够找到一些细分行业的机会,进行投资。

消费行业的长期增长空间依然存在,投资机会毋庸置疑。短期的估值进入高分位区间需要时间的消化,短期分层的消费依然能够给投资者带来足够的选择个股的机会。

五、龙头企业的胜出

今年的疫情,无疑对所有公司而言都是一场巨大的危机,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需求下滑直接导致收入和利润减少、供应链断裂导致产能停滞、收入锐减带来的现金流危机。

对于原本就处于微利或是现金流紧张的企业来说,需求断崖式下滑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轻则短期内无法恢复,重则直接导致行业出清。而对于那些有完备的渠道覆盖、良好的成本管控、充裕现金流的公司来说,则拥有更强的抗危机能力和恢复能力。

所谓危机,本来就是“危局”加“机遇”。一旦能够抓住疫情中竞争对手低迷的机会,或通过逆周期扩产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或通过强大的客群接受度和稳定的市场管理稳定品牌,或通过变革除去正常环境下难以撼动的顽疾,一旦危机过去,就是更美好的未来。

而这次疫情中,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得到强化。反观国外一些受损较严重的公司,产能不一定能恢复,而中国企业有强大内需支持,资产负债表健康,国内经济基本面良好,能够长期受益。所以中国的龙头企业,尤其是制造业龙头,在经过这波疫情后会强化全球竞争优势。

行业的龙头公司,从2016年后就充分享受市场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其中自然的业绩增长以及估值中枢的提升,都是个股上涨的持续驱动力。2021年在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企稳回升,社融估计增速同比下降的大背景下,估值继续扩升的难度在加大,我们依然应该聚焦到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上,最多扩大范围到细分行业龙头,但股价上涨将转变为更多依赖个股盈利变化驱动。2021年高景气度的细分行业龙头值得高度关注。

六、港股机会更好?

过去两年,港股市场由于受到大国博弈、地缘政治、疫情等影响,明显跑输新兴市场。其中一些金融、地产、能源公司也不受内地资金待见,即使相比A股同类公司,估值也有大幅折价。往明年看,随着新冠疫苗获批,注射人群逐步扩大,全球生产活动、商业活动趋于正常,经济开始复苏,同时中美关系相比特朗普时代,大概率不会更差。资金在寻求全球资产配置时,无法再忽略高性价比的中国资产。

中国由于疫情控制良好,社会所受冲击相对小,一旦进入正常环境,会带动经济恢复增长,这时受益于宏观经济的金融地产能源等行业理应获得更好的发展。加上互联网生物科技等相关公司经过一轮调整,估值处于合理位置,港股作为整体来看,非常具有吸引力。

我们认为香港市场是中国新经济上市的桥头堡,短期内地位不会被动摇,而传统经济在香港市场,相比A股以更低的价格在交易。香港市场个股出现折价在行业公司景气上升,周期拉长的情况下,与A股相比越来越小。正因如此,很多人总结,港股越来越A股化,A股越来越港股化,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过程。

七、2021年可转债是一个很好切入权益的手段

可转债市场今年有部分品种炒作过度,我们认为,加强监管利于市场长远发展,炒作品种只是少数,不到20个转债,数量占比不到7%,平均剩余规模1亿元;剔除被炒作品种,转债市场估值基本合理,整体反映了当前流动性以及供需状态。我们不会参与高价转债的投机,但也乐于在低位适度埋伏等待市场的热炒,通常我们会提前落袋。

当前可转债长期风险收益比较好,进可攻退可守。可转债指数自设立以来表现不弱于股票指数,部分可转债基金15年复合收益媲美于最优秀的股票基金;目前转债市场的估值处于历史中位水平,但转债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是历史上最丰富的时刻。

疫情引发的全球资本市场剧烈震荡,A股和转债市场已进行一定的调整,300多只转债中我们还是能够找到股性和债性在合理区间的标的。考虑到目前A股市场部分行业和主题高估,但整体处于合理区间,转债市场也同A股市场一样始终存在结构性机会。

数据来源:wind、睿郡资产

在剧烈震荡的市场中,转债“下有债底,上有空间”的特性依然存在, 300多只转债价格中位数为111.1(数据截止2020/12/21) 。其未来空间取决于对股市未来的判断和转债市场自身的估值水平。转债依然是稳健投资者参与权益市场的良好配置方式。

八、2021年权益资产仍然具有吸引力

我们认为,2020年全球央行集体放水以应对疫情和经济压力,目前普遍的低利率/负利率环境下总体权益资产仍具吸引力;相比较而言,中国资产相对吸引力更佳。美股处于11年牛市的高点,A股上轮高点以来的调整释放了系统的主要泡沫,持续的降杠杆释放了金融体系过高的杠杆,为应对未来复杂的内外环境预留了应对空间。

权益投资在财富管理中重要性上升趋势仍在延续。国内的宏观经济和金融格局看,地产周期已过,财富管理时代来临,居民财富将进一步从房地产向权益资产、从非标向标准化股债资产转移。

投资者结构的机构化进程在延续,QFII、保险、公募基金、阳光私募等专业机构占比持续提高,与经济结构变化的共振推动资本市场持续的结构性牛市。

2021年相比信托、信用债、地产、理财,股票资产(A股、港股)依然具有相当性价比。

九、积极拥抱2021年的权益市场

2021年权益市场不确定性增加逐渐成为共识,共识的共同作用下,大概率会加大市场波动,无论是在共识兑现还是共识落空的时候。

作为自下而上选股的多头私募,聚焦优秀龙头公司,淡化短期波动是我们一贯策略,2021年适度的市场中性的alpha策略,也许有助于管理人降低组合波动提高组合收益。

2021年我们关注渗透率继续提升的成长性行业,比如新能源,关注聚焦在自主创新、持续进口替代的行业,如化工新材料为等。第三季度以来,医药消费品出现调整,部分细分行业、公司估值有所回落,我们关注其中需求刚性的生物医药和部分消费品行业;在上游周期品行业,有色是我们的关注焦点;中游制造业:家电、家具、包装等行业的景气趋势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依然在延续;2021年下游服务业的复苏也具有相当确定性,比如2020年受到影响比较大的酒店、旅游、航空、广告。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复苏的推进,景气确定,业绩稳定增长,估值合理的相关行业,总体比较容易在2021年有机会。

2019年以来深度价值因子选股至今,效果并不好,其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波动打破原有的逻辑,试想从价值股变成周期股,估值是很难提升的;但实践证明,疫情影响并不严重,很多价值类个股,供给侧受益于前几年的供给侧改革、环保要求的提升,需求端恢复比预想要快,2020年业绩并没有什么波动,甚至有些公司全年还会出现正增长。结合考虑估值、分红率,当前位置有部分价值类个股已具有吸引力,2021年实现正收益的概率很高。
从交易策略的角度,我们会充分寻求一切可以拓宽持仓安全边际、或其他风险收益比突出的投资机会。在通过研究选定公司之后,充分利用大宗和定增的折价交易机制,作为低成本介入或降低持仓成本的好办法,通过一次次看似繁琐的操作,将细小的收益汇集起来,长期来看同样可以带来不俗的回报。

可转债则是另一种“优质”工具,其风险收益不对称的特性,赋予其在某些特定时刻非常高的投资价值,也是应对市场风险的利器。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套利交易机会,这些工具的综合使用,正是我们公司长期以来的能力积淀和优势所在。

我们一方面通过行业和公司深度研究,挑选出那些放眼长远依然存在alpha、性价比好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会通过使用定增、大宗交易、可转债等金融工具的交易策略,不断降低持仓成本,拓宽安全边际。我们相信,正确的战略方向(行业公司)配合高效的战术执行(交易策略),是积极应对2021年市场不确定性的有效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兴聚投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使用条款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