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险企抢跑开门红,健康险新品层出不穷

好买说:10月份头部险企纷纷开打开门红,凸显2020年保险销量不及预期。好买认为,供给端已初步呈现百花齐放姿态,叠加上半年二级市场优异表现、临近年底资金面的宽松,当前至年底将是消费者配置保险的良好时机。

1
监管动态——重疾新定义蓄势待发

10月23日,重疾险新定义评审会终审方案获通过,已启动银保监会内部发文流程,预计将很快对外发布。本次定义修订从征求意见到最终发布历时甚久,年中即已截止征求意见,最终定稿又耗时数月,可见业内仍存在较大争议和分歧。由于涉及产品的停售下架、新品的重新定价和宣传,重疾新定义势必将引发重疾险市场的洗牌。

10月21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某非官方论坛上表示:努力促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健康发展;一方面抓现有业务规范,统一养老金融产品标准,清理名不符实产品;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等。我国第一支柱已覆盖近10亿城乡居民,但第二、第三支柱占比过低,对养老的支撑明显不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发展第三支柱已经十分迫切。高层释放明显且强烈的信号,有望推动养老年金市场的规范、有序和长足发展,终身型养老年金、增额型终身寿险有望迎来政策红利期。

2
险企大动作——2021开门红遭抢跑

开门红是保险行业的重要事件,各家保险公司往往会在新年左右,集中资源和人力重点营销特定的几款产品,以期带动全年保费收入取得良好开端,同时提升队伍士气,据统计,开门红期间销量一般能占到全年1/3甚至一半。受疫情影响,今年险企销售端承压明显,多数完成率不及预期,因此将2021年开门红提前至2020年底就成为部分险企的经营策略。其中,国寿最早打响开门红,9月份即启动开门红预热,10月1日起正式上市,去年是10月20日预收、11月8日上市;太保也是10月1日上市开门红产品,比去年上市日期12月1日整整提前了两个月;平安近两年来有意淡化开门红概念,今年也改变策略,开门红产品已经发布,预计11月上市。

从产品看,开门红产品延续了“年金/两全+万能”的老打法,产品形态以短交、快返、期限短为主,不过随着万能险结算利率的逐步走低,产品吸引力有减无增,因此各险企纷纷在产品期限上做文章,产品年期越做越短,最短仅7年。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由于开门红销量压力,部分保险公司的销售出现了销售误导行为,直接用万能险结算利率作为“年金+万能”组合产品的收益率来演示。实际上,组合中进入万能险的资金来源于年金的生存保险金,一般是第5年才开始领取,也就是说年金生存保险金进入万能账户之前的5年内,产品收益率等于年金险的隐含收益率(IRR),经计算,此部分收益率在1.08%~2.67%之间。因此,整个组合的收益率并不能达到万能险目前5%左右的结算利率。

3
重点产品分布——增额型终身寿险成唯一亮点

储蓄型产品方面,增额型终身寿险由于取现灵活、随心规划,已站稳主力险种地位。信美、华贵、信泰、横琴等小公司齐发力,产销分离趋势下多家公司选择与渠道方定制开发爆款增额终身寿,定价利率封顶(3.5%),费用率贴着监管底线走,使得产品实际收益率长期无限接近3.5%,市场效果显著。年金险中,残存的4.025%定价产品仍然热卖,不过热度已有所减退,主要取决于渠道推动力度。传统终身寿险并无太多亮点,附加的保险金信托、养老社区功能逐渐成为比拼角力的重要战场。此外,连生年金、简易信托型终身寿险等创新产品形态偶有浮现,但尚未成气候。

健康险方面,重疾定义修改期间未有新产品获批,各险企抓紧研发新产品,重疾市场处于存量博弈时期。值得注意的一个趋势是,险企纷纷下架定期重疾、不含身故责任的重疾,在已有产品中也暂停此类投保选项,可看出随着重疾经验的累积,旧产品赔付高企、几无盈利,因此只好强制绑定上死差溢以平衡利润。医疗险上,随着长期医疗险的面世,百万医疗险的市场份额岌岌可危,不过长期医疗险的爆发式增长仍需时日,费率可调机制的消费者教育以及续期佣金的设计将成为关键。中端、高端医疗方面无大变化,特药险仍属小众市场,失能收入损失险、长期护理险的发展仍未见起色。

保障型产品方面,定期寿险有望延续热门态势,一些互联网直销渠道的精准打击已经起到了良好的市场培育和消费者教育效果,不过由于其件均保费较低、客均利润较少,定寿的发展仍然较大程度取决于主体公司和渠道方的推动力度。意外险上没有出现明显的市场热点。

创新型产品方面,万能险结算利率面临全面下调,以5%为分界线,9月份仍高于5%的产品大多数在10月份已经下调至5%以下;风红险和投连险未有较大变化。

4
新品上市——长期医疗险正式面世

在监管倡导长期保证续保医疗险的发展后,9~10月长期医疗险迎来密集上市期,截至2020年10月26日已有6家公司的9款长期医疗险获批备案。长期医疗险的面世,部分解决了目前百万医疗、高端医疗等一般不能保证续保的痛点,对于消费者而言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不会在自己健康状况发生变化、或者发生过理赔、或者产品停售的情况下面临无法续保、丧失保障的局面。

部分消费者和销售人员由此认为,长期医疗险的问世可以部分取代重疾险的作用,会在一定程度挤压重疾险的发展空间。从保险功能上,医疗险主要起补偿医疗费用的作用,但并没有收入补偿的作用,而重疾险具有杠杆,可以弥补患重疾后暂时无法正常工作的收入损失,这一部分是无法取代的。此外,医疗险一般有1万元的年免赔额,而重疾险没有免赔额的概念。不过,从费率上医疗险更加优惠,保障范围上也远比重疾险更广,因此,今后的健康险市场将是医疗险和重疾险共同发展、各有侧重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保证续保并不等于保证费率不变,相反,保证续保的前提是费率可调。当保险赔付率大幅上升,或国家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时,保险公司可以对不同费率组别进行费率调整,但单个组别每次上调有上限,例如平安e生保上限为30%。对客户而言,费率上调情形并不包括个人身体状况或理赔情况,即保险公司不能对单个个体进行区别化对待,上调的依据仅限于行业性因素。

5
业务创新——城市普惠医疗险搅局

去年以来,一种政府参与、以城市或省为单位的全民普惠型医疗保险走红,一般以“惠民保”“市民保”等名称出现,9~10月更是迎来密集面世,价格一个比一个低,从最初的一年99元、69元、59元,到最近的39、29元,甚至在国庆期间有产品仅卖19元一年。保障范围上,这种保险介于社保和商保之间,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较小,难以满足公众实际的医疗需求,然而,商业医疗保险又存在保费昂贵、投保门槛高等问题,惠民保的出现,弥补了社保与商保之间的保障“空档”,是对社保强有力的补充。

惠民保的特点是价格便宜,其原理是:通过与当地政府机关合作,使得风险在几乎全体市民中分散,降低投保门槛,纳入更多风险个体;同时在部分省市可以取得卫生健康部门的市民就诊数据,从而可以更精准定价,刨除了以往定价中的保守成分。其弱点也正在于此:定价原理假设所有市民均投保,然而实际的逆向选择问题不容忽视,往往是更不健康的个体会主动寻求投保。由于运行时间不久,目前尚无赔付数据,然而保险公司、第三方管理机构、渠道方也许更在意的是,通过这款可以迅速触达全体市民的产品来获客,并拉上政府信用背书,为其二次展业创造良好条件,“赔本赚吆喝”也就不在乎了。

6

产品下架信息

一是在重疾新定义发布前夜,将有较多老版重疾面临陆续下架。9月底已下架光大永明嘉多保。

二是随着万能险结算利率的走低,部分搭配有万能账户的年金将下架。10月31日,光大永明连年盈将下架。

三是临近年底,部分保险公司为平衡明年销量,会对重点产品进行额度限制。如华贵人寿华贵爱已发布额度预警,今年目前仅剩1亿额度。

7
保险公司处罚和负面信息

上月涉及监管处罚的人寿保险公司5家,分别为泰康人寿、人保健康、富德生命、平安养老、友邦人寿,涉及处罚信息7条。

8
八月好买观点

保险市场观点:10月份头部险企纷纷开打开门红,凸显2020年保险销量不及预期,在疫情持续、增员难、产品利益强监管的背景下,产品创新力度持续加大,保险产品功能维度越来越宽,产品灵活性越来越强,产品利益越来越向浮动型演化。对销售而言,客户教育、精准定位将成为关键,以客户为中心的顾问式营销愈发重要。对客户而言,产品的多元化、功能的丰富已经带来更好的产品和组合选项,疫情催生的健康保障需求红利将持续发酵。同时,渠道方、三方机构持续加码健康险、增额寿、惠民保和网络互助,显示出市场参与方的信心提振,我们认为供给端已初步呈现百花齐放姿态,叠加上半年二级市场优异表现、临近年底资金面的宽松,当前至年底将是消费者配置保险的良好时机。

版权声明:未经好买财富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和观点,包括不得制作镜像及提供指向链接,好买财富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使用条款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