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博投资:商誉减值风险继续发酵,主要关注并购成因

好买说:近期,质押平仓风险基本可控,但商誉减值风险还在继续发酵,商誉本身并无绝对好坏,主要看商誉来源,并购的形成。展博投资表示,并购是成熟商业市场常见事物,未来A股并购不会减少,商誉绝对值也会增加,需要投资者更认真分析防止踩雷。

近期A股的质押平仓风险和商誉减值计提的风险受到大家广泛关注,质押平仓风险会影响到金融系统的稳定,牵一发而动全身。截至11月底,A股市场共有3456只个股涉及到股权质押,占比超过90%,涉及市值4.66万亿,对应融资额约为2.7万亿左右。在各路纾困基金的驰援下(目前全系统纾困资金规模大约5000亿),因急跌而形成的股权质押风险已经得到遏制,截至今年11月底,A股市场触及平仓线市值约为7000亿,实际上强平只有98亿,占比1.5%,质押平仓风险基本可控。

但商誉减值风险还在继续发酵,商誉的来源主要是并购,国内并购高潮兴起于2013年,2013年-2017年五年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金额分别为8892亿元、1.45万亿元、2.2万亿元、2.39万亿元、1.87万亿元,2017年开始由于二级市场低迷和监管机构对并购审核从严,并购开始退潮。随着并购企业的增加,A股的商誉总额迅速上升,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全部A股的商誉总价值高达1.44万亿元,占A股净资产比例达到4.1%。而创业板上市公司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高达19%。

过去两年中,商誉减值计提对创业板和中小板的利润影响较大,2017年对创业板的净利润影响达到了13%。之所以2017年整体商誉减值损失暴增,主要是因为2014年起是并购高峰期,业绩对赌期绝大部分是三年,三年之内被并购公司想尽各种办法达到业绩对赌承诺,等对赌期一过,业绩开始暴跌,要计提的减值损失也就多了。而且在对赌期里,上市公司为了维护股价也没有动力去做商誉减值测试,就导致所有压力都留到对赌期过了才释放。

商誉减值损失对净利润的比重

正是因为过往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上市公司管理层自主权太大,对做不做商誉减值测试,是否计提商誉减值,有很强的主观判断和自主调整,导致二级市场投资者对商誉减值计提不可预期、不可把握。2018年11月16日,证监会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8号文的核心内容就是三个:第一,对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不论其是否存在减值迹象,都应当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第二,当商誉所在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出现特定减值迹象时,公司应及时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恰当考虑该减值迹象的影响。第三,公司应合理区分并分别处理商誉减值事项和并购重组相关方的业绩补偿事项,不得以业绩补偿承诺为由,不进行商誉减值测试。8号文限制了上市公司对商誉处理的权限,从源头上强化对并购标的估值的约束,引导未来新增商誉规模逐步降低,同时让商誉减值计提变得更加有序,避免集中计提商誉减值可能对企业发展、市场稳定带来冲击。

对于2018年上市公司业绩来说,商誉减值计提的冲击比2017年更大。首先2015、2016年是并购大年,对应的2018年不少公司结束业绩对赌期,业绩下滑不可避免;其次8号文要求那些还没有过对赌期企业也必须做商誉减值测试,测出来有减值就必须计提;再次2018年股市不好,上市公司有隐藏业绩留待以后释放的动力。所以需留意2018年年报因为商誉减值计提而踩雷。

下图是2017年商誉/净利润占比超过50%的行业排序

当然,商誉本身没有绝对好坏之分,要看商誉形成的来源。如果并购的公司质地不好,为了并购而并购,并购市盈率过高等因素形成的较高商誉就要担心。而那些能够增强公司竞争力,有扎实财务基础的并购形成的商誉不用担心。并购是成熟商业市场非常常见的事物,未来A股并购并不会减少,商誉绝对值也会增加,只是投资者要认真分析防止踩雷。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展博投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使用条款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