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募到私募:时代浪潮中,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

好买说:从2007年第一波“公奔私”大潮算起,过去的十多年中,一波又一波的公募经理转向私募。“公转私”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在众多“公奔私”基金经理中做出选择?当公募持仓的基金经理离职时,手上的产品又应该如何决断?或许这才是这个话题下,投资者最关心的事情。

从2007年起,包括赵军、江晖、陈家琳、王亚伟、邱国鹭、邓晓峰、杨东在内的多位公募基金大佬出走私募。2018年之后,“公奔私”的话题一度沉寂,直到近日林鹏离开东证资管,计划创办私募的消息传出,“公奔私”的现象在业内再度引发关注。

从2007年第一波“公奔私”大潮算起,过去的十多年中,一波又一波的公募经理转向私募。公募出身的私募经理们,也给这个早先在民间草莽生长的行业,带来了更丰富的视角和思考。

行业的变迁是一个相对广阔的视角,对于我们来说,最终还是要落脚到一个更聚焦的问题上。那就是,“公转私”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当公募明星转战私募,他们能否延续曾经的光辉?而曾经备受追捧的公募基金在离开了星光熠熠的操刀者之后,结局又怎样?

如何在众多“公奔私”基金经理中做出选择?同时,当公募持仓的基金经理离职时,手上的产品又应该如何决断?或许这才是这个话题下,投资者最关心的事情。

1

时代缩影:“公奔私”小史

1998年的3月,位于上海的国泰基金和位于深圳的南方基金破茧而出,由此拉开了中国基金业的征程。3月末,首批封闭基金——国泰的基金金泰和南方的基金开元正式发行,存续期15年,发行规模各20亿人民币。事实上,认购期间共冻结资金高达1616亿元,两只基金的中签率仅在2%左右。

这两只封闭基金随后在场内上市,上市首日,基金金泰涨幅达到39.6%,基金开元上涨34.65%。此后基金金泰一度连续涨停,出现了市价远高于单位净值的情况,更有投资者提出基金应该像股票一样有“市盈率”,用炒股的方式来“炒基金”。早期资本市场的疯狂投机和非理性热潮,可见一斑。

二十年后,另一批爆款基金出现——从2018年的兴全合宜、2019年的睿远成长价值,到杨东创办的宁泉资产在2020年迅速跻身百亿私募基金行列,这一次,让投资人买账的是他们长期的优秀业绩和管理人突出的投资体系、良好的业界口碑。人们也相信,从2015、2016年涅槃中重生的二级市场,这一次不一样了。

也正是在这二十年的变迁中,基金行业生长出了更多小径分岔的路口,它所滋养的一代又一代基金经理,也渐渐有了新的选择。

2007年被业内称为“公奔私”元年。牛市之下业绩的爆发,催生了第一批“公奔私”的弄潮儿:博时基金肖华、嘉实基金赵军、工银瑞信基金江晖、华夏基金石波、海富通基金陈家琳等明星基金经理纷纷作别公募基金,成立第一批公募派私募。

2007年,还发生了另外一件事。这一年,上证指数全年涨幅近100%,创造了A股有史以来最疯狂的牛市,大量的资金疯狂涌入二级市场,公募基金再度迎来抢购潮,以至于监管不得不采取“限号”的手段。就在许多基金公司通过拆分、大比例分红、净值归一的方式做持续营销,迎合市场高点的疯狂情绪时,彼时兴全基金总经理杨东却以公开信的形式,苦心劝持有人赎回。公开信发表的当天股市到达最高点6124点,此后大盘就开始了漫漫跌途。

历史从不简单重复,但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

依然是杨东治下的兴全,在2015年一季报中向投资人提示了市场的风险:

目前市场在轻松越过 4000 点后,越发大步狂奔,泡沫按照这样的速度不断膨胀,让我们不得不开始考虑可能很快会来临的再一次泡沫的破灭,由于巨额杠杆资金的进入,这一次的股价崩溃对投资者的伤害甚至可能超越 2008 年。

而后面发生的故事,对于大多数A股投资者来说,也应该记忆犹新。

始于2014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随后迅速辐射到资本市场,引爆了中小创的人气,牛市再度出现,第二波“公奔私“的高潮也随之到来。带着良好的业绩记录,新一批基金经理从公募出走,创办私募。如今望正资本的王鹏辉、睿璞投资的蔡海洪和巨杉资产的齐东超,均是从那个年代里走出来的公募派私募“新白马”。

图:2006-2019年历年公奔私基金经理数量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数据区间:2006.1.1-2019.12.31

在这第二波“公奔私”的浪潮中,最受市场关注的是由原南方基金邱国鹭创办的高毅资产。2015年初,博时基金明星基金经理、曾担任百亿规模社保组合管理人的邓晓峰离开公募,加入高毅资产担任首席投资官。高毅创办后,集结了来自中银基金的孙庆瑞,曾在建信基金和景林分别履职的卓利伟,还有传奇民间投资人冯柳,以及原高瓴资本总监王世宏。这家包含了多种基因的平台型私募,成立至今的一举一动都备受业内外关注。

2015年5月,邓晓峰成立了第一只私募产品。这只于市场5000点左右开始运作的基金,面对的市场并不温和。2015年的股灾、2016年的熔断、2017年的结构性行情、2018年的去杠杆和贸易战,好不容易在2019年迎来了估值修复,旋即在2020年遇上了百年一遇的全球新冠疫情大爆发,而这一切也是过去五年所有人经历的大背景。

在这个高度浓缩的五年里,上证指数最终跌去17%,创业板指最终缩水39%,而邓晓峰则延续了公募时期卓越的管理能力,创造了丰厚的回报。同时,他也力控产品回撤,在2016、2018年的市场大跌中,回撤均不到沪深300指数的一半。从2015成立产品至今的最大回撤,仅为同期沪深300指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位被很多同行称为“能力最全面”的基金经理,在“奔私”之后,依然在持续颠簸的市场中,穿越了周期,也证明了自己。

曾被称为“公募一哥”的王亚伟,在2012年离开华夏基金成立私募千合资本。头顶光环的他,在私募的道路上却走得颇不顺利。这也让业内很多人看到,一个明星经理的背后,除了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之外,公募基金公司提供的庞大投研团队和资源也功不可没。

“公转私之后,基金经理的业绩还能好吗”也是几波“公奔私”大潮中大家热议的话题。

邓晓峰用了五年时间,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当然,个案的演绎,总是各有各的故事。不过,当所有这些同样拥有公募背景的私募基金经理放在一起时,他们也在统计上呈现出了一份很有意思的答卷。

华宝证券在2019年的一份研报中进行了股票策略“公奔私”管理人的业绩比较。在2016至2018年的3年维度里,公奔私管理人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和全市场平均水平相差不大,但在前1/4的分位上却显示出了明显优于市场的水平。业绩分化之大,也体现了每个人对公私募不同环境完全不同的适应能力。

图:2006-2019年历年公奔私基金经理数量

数据来源:华宝证券、中基协

2016年之后,“公奔私”的热潮逐渐降温,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让这个话题重新开启。一次是2018年,两次写公开信提示市场风险的杨东,最终拂袖离开兴全,创办了私募基金宁泉资产。还有这一次,继王国斌、陈光明之后,林鹏也离开了东方红,选择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到这里,人的故事,也暂且告一段落。

2

公募代表作的后来:命运各不相同

与基金经理绑定在一起的,永远离不开基金的业绩。反过来,很多基金也对操刀者的去留高度敏感。

林鹏离开东方红后,五年封闭期产品东方红恒元的场内份额出现大幅折价,截至5月22日,场内折价高达8.45%,很多人在问,“林鹏离职,投资者该怎么办?”

这一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了部分“公奔私”基金经理的公募代表作,以及在他们离开之后,继任者的业绩表现。由于市场阶段各不相同,我们此处采用基金经理们的任期回报在同类中的排名,而非收益率来进行比较。

那么,那些一度和基金经理相互成就的基金,在操刀人离开之后,又表现如何?

部分公奔私基金经理公募代表作的前后业绩排名变化

(标“★”代表:公奔私基金经理管理该产品期间,该基金曾获金牛基金)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从我们统计的情况来看,18只基金中,有14只基金在前任基金经理“公奔私”之后出现了同类排名的明显下滑,仅张翎管理工银瑞信核心价值期间,该基金在继任基金经理的同类排名分位上有显著上升。

此外,董承非接任王晓明管理兴全趋势、朱晓亮接任齐东超管理汇添富民营活力、巩怀志接任刘文动管理华夏优势增长期间,三只基金也基本保持了优良的业绩,在同类排名中继续位居前列。从基金持有人的角度出发,这体现出,明星基金经理背后,基金公司整体的投研体系和后备力量也是至关重要的考量点。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兴全基金的董承非外,巩怀志和朱晓亮也先后奔私。巩怀志加入了他的前辈刘文动创立的私募基金华夏未来,而朱晓亮则创办了私募基金申九资产。

从基金经理离职后其产品的份额变化上来看,大部分基金也经历了一轮或多或少的赎回,大部分基金如今的份额甚至已经远远不如当年的高光时刻。

但兴全趋势再次成为一个例外,尽管王晓明离职后基金份额出现了很小的回落,但目前兴全趋势的份额已经超过200亿,截至2020年一季度的基金总资产规模也超过了180亿元。这只成立于2005年11月的基金,在几代兴全基金经理的管理下,不仅规模稳步增长,也成为了少数几只“10年10倍”(即成立10年以上,业绩增长超过10倍)的基金。

部分公奔私基金经理公募代表作的前后份额变化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注:离职前基金份额取任职最后一个完整季度的季报数据,离职后份额取离职所在季度的季报数据,现份额为2020年第一季度的基金规模。

3

结语

其实,在这个话题下,对于基金持有人来说,无论买的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关心的核心问题,就是业绩的持续性。私募基金的持有人关心,基金经理从公募离开后,脱离了平台支持的他们能否继续保持此前的优秀业绩;公募基金的持有人则关心,基金经理离开之后,投研后继是否有人,能够持续带来可观的回报。

从研究平台和体系的角度出发,对于公募基金持有人来说,要关注基金经理,也要关注基金经理背后整个基金公司在投研建设、绩效评估和激励改革等方面的动作,这也是公募基金产品背后隐性的竞争力。而对于私募持有人来说,我们也要看到随着私募行业的壮大,越来越多的机构也迭代掉了单打独斗的模式,自行培养或外部聘请了很多投研力量,来搭建一个更加成熟团队,让人与组织相互赋能。

另外一个重要的考察维度,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研究基金,要看业绩背后的方法论。因为如果我们只将目光集中在业绩好坏的表面结果上,然后再去寻找业绩好的基金,只是一个循环论证的过程,光用业绩去回答业绩是不够的。就像一个瘦子问胖子:“你为什么长得胖?”胖子回答:“因为我吃得多。”瘦子再问胖子:“你为什么吃得多?”胖子回答:“因为我长得胖。”这样的答案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研究投资方法和体系的意义在于,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才能够真正保证基金业绩的可靠和持续。例如,2015年之前,靠博“并购重组”的题材,很多人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但监管体系的完善很快就堵死了这条捷径。这种方法在我们看来就是没有持续性的。

而放弃短期的诱惑,从长期主义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上市公司的经营,关注其建立的壁垒能否带来行业中的长期竞争力,耐心地“与时间做朋友”,这种“看长做长”的选股型选手,在A股走过近三十年的春秋和牛熊之后,更显现出了他们弥足珍贵的价值。

这几年,中国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海外成熟市场的投资理念持续影响着A股,而各类“长钱”的入市,或许也将为长期主义者提供更肥沃的投资土壤。

回到“公奔私”的话题上,人永远是这个行业最核心的资产。但对于投资者来说,这并不意味着,名字本身就是一切,了解并认同基金经理们所信仰的方法和价值,才能真正坚定对他们的信任,对待基金公司,亦是如此。

版权声明:未经好买财富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和观点,包括不得制作镜像及提供指向链接,好买财富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使用条款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